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268179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榻彩霞 周 钦
第1页

    参见附件(221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凝血酶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2周内TIA停止发作率、6个月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比常规治疗有明显优势,2周内TIA停止发作率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历时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局部脑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每次发作数分钟至1小时,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的TIA是脑梗死特级警报。未经治疗的TIA病人,三分之一会发展为脑梗死。因此,积极控制TIA,对及时有效预防脑梗死、挽救病人生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应用凝血酶抑制剂低分子肝素治疗TIA病人38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03年7月~2005年7月住院TIA患者共68例,所有病例均按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1]。入院前1周内有2次以上的反复发作史。头颅CT/MRI检查未见异常。将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6岁。其中糖尿病患者7例,高血压病患者1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 33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5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8岁,其中糖尿病患者5例,高血压病患者9例,颈内动脉系统TIA 2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3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予脐旁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2500 u,2次/日,10天后改为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50 mg,1次/天。对照组单用肠溶阿司匹林口服150 mg,1次/天。所有病人均同时予改善脑循环药,如疏血通、尼麦角林,护脑药物如胞二磷胆碱、脑复康等。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同时予以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

    3.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10天前后检查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肝肾功能(AST、LDH、Cr);观察两组治疗后2周内TIA停止发作率、6个月脑梗死发生率;有无不良反应等临床情况。

    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结果

    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2周内TIA停止发作18例(47.3%),6个月后发生脑梗死6例(15.8%),对照组2周时TIA停止发作6例(20.0%), 6个月后发生脑梗死12例(40.0%)。两组TIA停发率及脑梗死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TIA停止发作及脑梗死发生率比较(略)

    2.实验室指标改变 两组治疗10天前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肝肾功能(AST、LDH、C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部分检查结果比较(略)

    注:同组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均>0.05

    3.不良反应 治疗组治疗期间仅出现5例注射部位轻微淤斑,2例皮下淤斑,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讨论

    目前TIA发病机制还存在许多分歧和争论。多数认为是多种因素所致的局部脑血液循环障碍。主要原因有:①微栓子栓塞和微血栓栓塞。颈内动脉颅外段或椎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或心脏、主动脉弓脱落的微栓子阻塞微小动脉;或小动脉内微血栓形成,引起脑缺血表现,当栓子(血栓)溶解时被阻塞的微动脉再通,或侧枝循环的代偿作用使症状缓解、消失。②低灌注学说。动脉狭窄或痉挛,导致脑局部急性缺血、缺氧。③脑血液动力学改变。急剧的血压下降或心搏出量减少时可出现TIA[2]。对TIA应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及选择何种药物,目前仍无大规模的研究。有学者认为,TIA急性期应积极正规抗凝治疗,使脱落栓子的血管内膜溃疡面在抗凝基础上得到修复并不再形成微血栓,达到减少TIA再发及预防脑梗死的目的[3]。低分子肝素具有以下特点:①明显抗因子Xa活性,轻微抗凝活性,t1/2长,不明显延长KPTT,出血不良反应少;②有促进纤溶作用,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和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故抗栓作用强;③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作用而不干扰血管内皮细胞其他功能,故对出血和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4]。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抗栓、降纤、防止血小板聚集作用,能有效地抑制凝血过程,是治疗TIA较为理想的药物。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低分子肝素治疗TIA与常规治疗比较有明显优势,控制TIA急性期的发作及预防6个月内脑梗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报道相一致[5];用药前后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变化,表明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数量及机能无明显影响,证实了该药的安全性。因此,低分子肝素治疗TIA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黄晓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管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3):193-195.

    [3]戚晓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7(3):210-212.

    [4]黄寿吾,王鸿利.肝素临床应用[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54-258.

    [5]顾 迅.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13(1):46-47.

    (编辑:潘明志)

    (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钦州 535000)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