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268598
超声安全定位心包穿刺86例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潘 丽 张 敏 文 佳
第1页

    参见附件(115KB,1页)。

     【关键词】 心包积液;超声引导;穿刺

    我院于2000年2月~2006年3月共收治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86例,全部在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86例中,男48例,女38例,年龄19~78岁,平均52岁,均经心脏超声诊断为中大量心包积液,其中大量心包积液56例,中量心包积液30例。

    2.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ivid 7超声诊断仪,M3S探头,频率1.7~3.4 MHz。患者取60°半卧位,左手抱头,于心尖四腔心切面进行探查,仔细观察心脏内部结构,心包积液的分布,测量舒张期左室后壁后方、右室前壁前方、心尖部液性暗区最大宽度,作半定量分析。根据液性暗区宽度来估计积液量。一般液性暗区宽0.3~0.5 cm,液体量50~100 ml;液性暗区宽0.5~1.0 cm,液体量100~300 ml;液性暗区宽1.0~2.0 cm,液体量300~1000 ml;液性暗区宽2.0 cm以上时,液体量在1000ml以上[1]。然后选择最佳穿刺点:在心前区液性暗区最宽处(>1.0 cm),距体表最近,同时可避开肋骨、肺脏等重要组织,作为最佳穿刺点并于体表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麻,在超声引导下将套管针缓慢刺入心包,然后固定套管,抽出针芯,插入导管,连接50 ml注射器开始缓慢抽液,速度不应太快,防止诱发肺水肿。一次抽液量一般不超过500 ml,拔管前常规复查超声,了解心包积液情况,确认积液已基本消失,即可拔出导管。

    3.结果 86例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100%。抽出液体量50~860 ml不等,其中淡黄色液体52例,血性液体34例。86例所抽液体均送常规、生化、细菌学、细胞学检查。最后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积液46例,癌性心包积液12例,心脏手术后心包积液8例,尿毒症4例,慢性心衰2例,不明原因的心包积液14例。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讨论

    心包积液是多种疾病的并发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结核、肿瘤、心衰、外伤、炎症、结缔组织疾病等。心包穿刺对于中大量心包积液既有诊断意义,又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心包穿刺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操作,有并发血气胸、刺伤心肌及冠状动脉、气体栓塞、邻近脏器损伤等可能性。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对一些低年资的医师更是心有余悸。

    心包穿刺的成功率及安全性取决于穿刺部位的选择。如何把握心包穿刺的安全性,选择最佳穿刺部位是关键。剑突下也是心包穿刺最常选用的穿刺点,但进针距离较长,需要经过致密的膈肌,往往阻力较大,不易通过;遇到淤血性肝肿大患者时易损伤肝脏;遇到肥胖或腹部膨隆患者,更难将穿刺针贴紧胸骨后。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最佳穿刺部位是关键;②严格把握适应证,在心前区液性暗区最宽<1.0 cm或暗区内有大量纤维时不宜穿刺,否则易致针口堵塞而造成穿刺不易成功;③穿刺进针宁慢勿快,宁浅勿深;深浅适中,过浅易造成穿刺失败,过深易导致并发症;④对于首次穿刺引流量,不同研究差别较大[2,3]。我们认为首次主要用于缓解临床症状,尤其对于大量心包积液并心包填塞患者更是如此。首次抽液量一般不超过500 ml。如果突然大量抽取积液,可能会导致纵隔摆动并引起相关并发症。

    超声能清晰显示积液的范围、部位、深度,清楚识别心包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因而能准确指导经皮穿刺的部位、深度、方向,监视进针路径,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防止损伤心肌和邻近器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本组86例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100%,无一例出现并发症。说明该方法是安全可靠的,具有操作简便,不需切口,病人痛苦小,疗效显著等优点,便于基层单位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414.

    [2]田洪森,石建平,杨永忠,等.心包积液持续导管引流穿刺部位的新选择[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4,2:96.

    [3]夏 岳,杜荣品,刘 刚,等.小角度快速心包穿刺硅胶管引流经验总结[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1,9(增刊):77.

    (编辑:潘明志)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功能科,广西柳州 545005)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5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