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268484
住院精神病人48例自寻短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黎艳鲜
第1页

    参见附件(225KB,2页)。

     【关键词】 精神病;自寻短见

    住院精神病人由于受幻觉、妄想等病理性因素支配, 自寻短见是其在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的常见因素。为减少和预防住院精神病人自寻短见行为,以便更好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医疗护理安全质量,笔者对本院1989年6月~2005年12月48例住院精神病人有自寻短见行为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48例有自寻短见行为病人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15~65岁,平均33.2±12.5岁。已婚20例,未婚14例,离婚9例,再婚3例,丧偶2例。文化程度:中专以上2例,高中6例,初中9例,小学13例,文盲18例。职业:农民20例,工人14例,学生9例,老师3例,干部2例。有精神病阳性家族史17例。

    2.方法 从本院病案室中抽调所有自寻短见行为病历进行统计及研究分析。主要项目有:自寻短见与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原因、住院次数、病程、住院时间、疾病关系,并对自寻短见的方式、时间、地点、工具进行调查。

     结果

    1.自寻短见年龄及疾病构成 本组48例自寻短见病人中,10~20岁2例(4.1%),21~30岁11例(22.9%),31~40岁13例(27.1%),41~50岁9例(18.8%),51~60岁7例(14.6%),60岁以上6例(12.5%),其中20~50岁年龄段占全部自寻短见病例的68.7%。疾病分类:精神分裂症22例(45.8%),情感障碍18例(37.5%),慢性酒精中毒并精神障碍6例(12.5%),结扎后精神障碍2例(4.2%)。

    2.自寻短见季节及时段 春季12例(25.0 %),夏季19例(39.6 %),秋季9例(18.8 %),冬季8例( 16.7 %),其中春、夏两季占自寻短见比例的64.6%。自寻短见时段:为凌晨19例(39.6%),中午16例(33.3%),晚上(黄昏)13例(27.1%)。

    3.自寻短见原因及方式 受幻觉、妄想支配20例,情绪极度忧郁焦虑15例,药源性焦虑及锥体外系反应3例,因反复住院经济压力大10例。采用自缢方式27例(56.2%),加大药量2例(4.2%),跳楼4例(8.3%),割腕、割颈、捅腹等方式15例(31.3%)

    4.自寻短见地点及工具 采用毛巾、绳索、衣裤、撕破的被服、病人约束带等自寻短见27例(56.2%),采用玻璃、刀片、剪刀等21例(43.8%)。选择厕所、浴室作地点者25例(52.1%),病房及走廊角23例(47.9%)。

    5.自寻短见时病程、住院次数及住院时间 病程1年以内者 32例(66.7%),1~5年有11例(22.9%),5年以上5例(10.4%),以1年以内病人占多数。第1次住院10例(20.8%),第2次住院15例(31.3%),第3次以上住院23例(47.9%),以第3次以上住院病人占多数。住院2周以内发生自寻短见行为16例(33.3%),2~4周10例(20.9%),4~6周4例(8.3%),6周以后18例( 37.5%),以2周内和6周后自寻短见率最高。

    护理干预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对每个病人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是预防自寻短见行为的重要前提。对新入院病人要阅读病历,掌握病情,向病人家属了解住院前有无自寻短见行为及方式,便于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工作中,严密观察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早发现自寻短见先兆,及早干预。掌握患者自寻短见行为的发生规律、时间、原因、方式、地点及工具,严加防范。

    2.迅速控制精神症状 自杀前有幻觉、妄想、抑郁、情绪低落等症状的病人占66%[1],自寻短见多发生在入院初期的1~3周,病人处于精神症状急性期,较易自寻短见、伤人、毁物和逃跑行为,应对病人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尽快控制精神症状,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病人身上、床上有否收藏危险物品,对新入病人及请假外出返院病人,禁止携带刀剪、绳子、玻璃等进入病房。约束带要定位加锁保管并严格交接班,减少病人接近自寻短见工具的机会。护士要经常检查门窗是否牢固,若发现门锁、床、物品损坏应及时维修。加强环境安全措施,室内电源、电路要设在墙壁内,定时检查。办公室不得让病人随便出入,以防意外。

    3.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多接触病人,多与病人谈心,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及心理活动,如发现病人有自寻短见企图及自寻短见行为,有收藏利器或储集药物的病人,或有严重情绪低落的病人应重点监护,安置重点病房,重点护理,交接班应做到心中有数。严禁病人单独活动,服药时要检查口腔,确实咽下去才能离开。本资料显示有37.5%的病人在入院6周后发生自寻短见行为。此时病人病情基本缓解,自知力开始恢复,对病态言行可有回忆,此时心理问题较多,如升学、就业、恋爱、婚姻、经济状况等,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会使病人产生抑郁[2],以采取消极自寻短见行为达到解脱目的。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及时给予关心、体贴和疏导,减轻病人的忧虑情绪。对出院病人应做好出院指导,让病人了解精神病发病诱因、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能有效的控制病情复发、防止或减少自寻短见行为的发生。

    4.要有充分的预见性 在精神科病房, 任何时间都可以发生自寻短见行为,以凌晨和中午最多[3]。且在住院后1个月内的病态期及治疗后的恢复期为自杀的高危期[4]。护士应密切观察自寻短见行为的早期表现,如病人突然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抑郁、焦虑、紧张、恐惧、徘徊不安等情绪及行为的变化时,值班人员要提高警惕,重点观察。同时护士在上班前应充分休息,保证工作时精神饱满,使听觉、视觉处于最佳状态,以减少和防止病人自寻短见行为的发生。

    护理体会

    住院精神病人的高自寻短见率和高成功率是造成精神病医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保证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的生命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首要责任。据文献报道,大多数病人在自寻短见前均有明显的征兆,如情绪反常、由执拗变为顺从、由懒散变为勤快、离群独处、注意观察护士走动去向等等,如果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严格遵守各项护理制度,做到眼勤、腿勤、心勤等,均能阻止或及早发现病人自寻短见行为,最大限度的降低病人自寻短见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刘协和,杨 权.精神科急诊医学[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苏保育,潘琼好,陈汝兰.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2,17(8):584-586.

    [3]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7-80.

    [4]袁春梅,刘效锋,王桂芳.26例住院精神病人自杀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山东精神医学,1999,(2):47.

    (编辑:潘明志)

    (广西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百色 533000)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