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335042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的管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日 卢建华 陈 霞
第1页

    参见附件(252KB,2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重症心脏瓣膜置换;人工心肺机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由于病程长,心功能差,术中辅助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故对体外循环(CPB)的管理要求较高,我院自2002年11月~2004年12月共行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52例,现将CPB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43~71岁,平均58.7岁,体重38~69 kg,平均55.3 kg,联合瓣膜病变8例,主动脉瓣病变5例,余为二尖瓣病变。其中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再次换瓣5例,曾发生过脑梗死7例。术前心功能Ⅲ~Ⅳ级,其中Ⅲ级45例,占87%,Ⅳ 级7例,占13%,心胸比0.58~0.81,合并左房血栓27例,术前肝肾功能异常者21例。

    2.CPB方法 采用Jostra人工心肺机,选择希健膜式氧合器、Medtronic膜式氧合器及鼓泡式氧合器。52例均采用无血预充,预充液为乳酸林格氏液及贺斯,晶胶比为10.4∶0.6。术前HCT高,体重偏大的患者均于转流前从上腔静脉放血10~15 ml/kg,为保持循环稳定,同时从主动脉插管补充液体。采用中度低温,红细胞压积(Hct)稀释后为22%~26%,常规使用大剂量抑肽酶,灌注压维持在60~80 mmHg。心肌保护均采用4∶1含氧冷血停搏液,灌注液压力及灌注量较心脏大小正常的患者要大,灌注量为20~25 ml/kg,一般间隔25~40 min灌注1次,保证良好的心肌保护。定期测血气和电解质,补充充足的镁离子。开放升主动脉后视病情需要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心脏试还血循环稳定,血气正常,肛温复至35℃即可停机,不要求辅助时间。停机后循环不能维持者,视病情进行全心辅助或左心辅助。本组2例患者左心辅助,1例12 min,1例25 min,术后均恢复良好。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预充血浆、白蛋白,积极使用平衡超滤。

    3.结果 本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72~185 min,平均10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1~115 min,平均61 min,心脏自动复跳45例,占86.5%,电击复跳7例,占13.5%,死亡的4例均与CPB无关。

    讨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具有病程长、心功能明显受损的特点,常合并腹水、肝肾功能不全、肺瘀血、凝血机制异常、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手术难度大,CPB时间长,并发症多,有一定的死亡率。术中提高CPB管理技术,使其更接近生理状态,对减少术后心肺功能衰竭的发生和降低病死率有很大的作用。

    1.选择膜肺 膜肺具有良好的气体交换功能,生物相容性好,且更接近人体生理状态,不仅明显减少CPB中栓塞的发生,还可明显改善脏器功能。大量研究证实,在减轻血细胞激活和破坏,降低补体激活程度等方面膜肺明显优于鼓泡肺[1],从而减少白细胞在肺毛细血管中沉淀,减少CPB后肺部并发症。在较长时间的辅助,膜肺优势可充分体现。本组病例中,联合瓣膜置换术者均使用膜肺。

    2.保持良好的组织灌注 ①合理的血液稀释度。合理的血液稀释度可减少CPB对红细胞的机械性破坏,降低全血粘度,改善组织微循环,减轻了CPB中的炎性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凝血功能异常,有利于术后恢复[1]。我们在CPB中保持HCT在22%~26%,停机时Hct达28%~30%,早期未出现血红蛋白尿,术后肾功能正常,无组织水肿发生。②确保转机平稳。CPB开始应尽快调整好血液出入量平衡,使血压平稳,心脏跳动有力。降温应缓慢,否则心肌会因突然冷却而麻痹,过早出现心跳无力[2]。术中采用中等流量灌注,维持灌注压60~80 mmHg,必要时采用血管活性药物来调整压力,从而保证组织器官充足的血液灌注。注意肝肾功能保护,对合并肝功能不全,CPB中采用中度低温,有利于降低肝脏代谢率,保持肝脏氧供需平衡[3]。合并肾功能不全者,预充采用血浆、白蛋白,少用人工胶体,不用甘露醇,转流中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以多巴胺2~3 μg/(kg·min),硝酸甘油0.5~1 μg/(kg·min)微泵维持,积极使用平衡超滤技术[4]。上述措施的实施,对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有很大的帮助。

    3.心肌保护 心肌保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术后心功能的维持,我们强调于围术期全程进行广义的心肌保护。①左心引流是瓣膜手术的关键之一,尤其在主动脉瓣严重关闭不全时,良好的左心引流,既可预防心室过度膨胀而损伤心肌,造成心脏复苏困难和低心排,又减少了心室做功,降低心肌内ATP消耗,降低氧耗量。血流降温后,心肌收缩下降,应加大左心吸引,使心脏处于略空虚状态,保证心脏在低负荷下停跳。对左心功能差者,停机时通过左心转流200~300 ml/min,持续10~20 min,能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②心肌保护技术。全组均采用4∶1含氧冷血停搏液。含氧冷血停搏液使心肌停搏于有氧环境,避免心脏停跳前短时间内电机械活动对ATP的消耗,心脏停跳期间有氧氧化得以进行,血中蛋白成分具有胶体压,可预防心肌水肿[5]。主动脉瓣置换(AVR)和双重瓣碎膜置换(DVR)患者,采用冠状动脉直接灌注,对患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采用顺灌和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结合使用,使灌注液均匀达到心肌各层。本组心脏自动复跳率达83%,术后低心排极少发生。

    4.血液保护 提倡综合的血液保护方法,包括使用膜肺,CPB前适量放血,无血预充达到合理的稀释度,血液保护药大剂量抑肽酶的应用,以及适当的心内吸引等措施的应用,大大减少了血细胞的机械破坏,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的紊乱,减少了术中术后出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5.调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重症瓣膜病人术前因长期服用强心利尿药,极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尤以低血钾为主。转流中应根据尿量、血钾来补充钾离子,维持血清钾浓度4.5~5.3 mmol/L,同时注意镁的补充。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好酸碱平衡,维护内环境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龙 村.体外循环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

    [2]龙 村.体外循环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9.

    [3]张风英,高 扬,王 利,等.瓣膜病合并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4,3:44-45.

    [4]王 华,李 欣,刁文瑜.瓣膜病变合并肾功能不良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4,1:42-43.

    [5]许蓼梅,何争鸣,申建初.含氧血停搏液临床应用508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96.

    (编辑:梁明佩)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麻醉科,广西柳州 545005)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