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488866
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韦红卫
第1页

    参见附件(270KB,2页)。

     【关键词】 教育质量;实践能力;教学模式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2-0220-02

    中图分类号:R 642.44文献标识码:B

    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而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认识,能力来自于实践的锻炼,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实践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加强医学实践教学、提高医学生实践能力是医学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因此,医学生必须经过长期而又扎实、规范的临床实践的培训,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本文根据医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就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和注重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作一探讨。

    医学实践教学现状

    完整的医学教育过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两者互相渗透,紧密相联,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1]。实践教学是医学教学的突出特点,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教育,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调研我国82所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情况:①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主,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足;②重理论轻实践,具体表现在理论与实践课时安排的比例为1∶0.6,实践教学学时偏少,不利于医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③传统医学教学过程,是执行先理论教学,再临床见习教学,而后毕业实习的“三段式”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接触临床的时间晚;④教学模式陈旧,传统课程设置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依据,课程内容带有浓厚的“纯治疗型”特征, 缺乏心理、环境、社会等因素的内容,难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和卫生服务模式的变革。由于以上原因再加上诊断技术的发展,使医学生出现了重仪器、轻临床的倾向,医学生往往重专业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1],其后果是不能够很好地掌握病情的变化、分析和鉴别诊治,工作好似一个“书记员”。同时医疗改革使患者及家属有选择医生的权力,对医生的水平和安全性、满意程度、防范差错的意识越来越重视,这使得医学生不被社会尊重,患者不配合和拒绝诊疗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医学生的实践机会越来越少。经过医学高等院校倾力培养5年的毕业生,在毕业后“不会看病”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2]。每年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结果显示,考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是最欠缺的,其次是体格检查基本技能不扎实,X线、心电图阅读不尽如人意[3],提示我们应加强在校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

    改革课程教学体系

    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加大实践课程比例,一方面将与临床医疗联系不甚紧密的科目比如医用物理、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等作为选修课、自学课来安排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