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0年第6期
编号:12101655
软通道技术结合简易定位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右江医学》 2010年第6期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术;简易定位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6-0727-02 中图分类号:R 651.1+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39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以往手术方法多样,复发率高,并发症较多。我院2007年8月~2010年8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96例,采用简易定位法结合软通道置管冲洗引流,效果满意,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96例患者,男74例,女22例;年龄35~83岁,平均(62.5±2.6)岁,其中有头部外伤史87例,外伤距手术时间1~18个月。车祸伤52例,摔伤36例,原因不详8例。临床表现:GCS 5~8分2例,9~12分34例,13~15分60例。症状及体征:有头痛、头昏78例;嗜睡32例;肢体不同程度偏瘫69例;智能障碍和精神异常者19例;癫痫2例。辅助检查:本组96例均作头颅CT检查确诊,血肿均位于幕上,CT影像表现为等密度26例,混合密度24例,低密度46例;单侧血肿81例,双侧血肿15例,血肿量30~160 ml平均85 ml。
, http://www.100md.com
    2.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简易定位法在血肿最厚层面钻孔置管引流,以血肿最厚层面中心为穿刺点,避开重要功能区和大血管,根据体表标志初步定位预穿刺点,在预穿刺点帖覆电极片重新CT扫描,根据电极片显影点校正穿刺点。手术均在局麻后于病床旁徒手锥颅,快速穿透颅骨,硬脑膜进入血肿腔,采用山东威海村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置入8~12 F引流管,可见陈旧性血液流出,取出针芯,头皮缝合固定,用生理盐水等量置换,直至冲洗液基本清亮,接引流装置,持续密闭引流。3~5天CT提示血肿彻底引流后拔管,伤口缝合一针。术后处理:持续引流3~5 d;术后多饮水,补晶体液2 000~3 500 ml,促进脑组织复位;术后患者宜卧向健侧,变换头部体位,充分引流;术中见引流液黏稠或有沉渣不易引流者,注射尿激酶2~4万单位,夹闭2小时后开放,每天1~2次。本组采用尿激酶者8例。同时预防感染,避免过度引流导致低颅压。

    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术后症状迅速改善,留置引流管3~7天,平均4天。其中82例全部消失,14例基本消失,残留少量血肿,予口服中药,促进其吸收。1例3个月后复发用同样方法治愈,1例发生癫痫对症治疗后痊愈,2例发生硬膜下积液,保守治疗后痊愈。未发生张力性气颅、颅内感染、颅内血肿等,随访半年~2年未见血肿复发,神经系统功能正常。
, 百拇医药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疾病,约占颅内血肿的10%[1],大多数患者年龄超过50岁。本组大于50岁者86例,占全组的90%。关于出血原因,可能与老年性脑萎缩颅内空间相对增大有关,遇到轻缓惯性力作用时,脑与颅骨产生相对运动,使进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撕裂出血,血液于硬膜下腔,引起硬脑膜内层炎性反应形成包膜,新生包膜产生组织活化剂进入血肿腔,使局部纤维蛋白溶解过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升高,血肿腔内凝血功能降低,导致包膜新生的毛细血管不断出血及血浆渗出,从而使血肿再扩大。FDP是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的多肽碎片,血肿液内高于血液含量,血肿液高浓度的FDP,会引起血肿外膜中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不断出血,使血肿逐渐增多,血肿腔内的新鲜血液又产生更多的FDP,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故“血肿外膜不断出血理论”是有充分依据的[2]。因此,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复发与FDP关系非常密切,手术中应彻底冲洗,充分引流,尽可能将FDP冲洗干净,以防复发。
, http://www.100md.com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可归纳为4种类型:①高颅压型,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视乳头水肿。②智力障碍和精神症状,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和判断力减退或精神异常。③以局灶性症状为主者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癫痫发作等。④无明显症状,查体时CT发现。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因此对于老年患者有上述表现者应常规检查头颅CT,尤其是无明显症状,仅有智力障碍和精神症状者思想上要重视,以免漏诊。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头颅CT即可确诊,等密度的慢性硬膜下血肿CT不容易显示,对移位不明显的高度怀疑本病患者,可行增强扫描或头颅MRI检查。本组2例行头颅MRI检查后确诊。

    本病一旦诊断明确,及时手术,疗效多满意。方法有锥颅置管引流术、颅骨钻孔置管引流术及开颅血肿冲洗引流术。钻孔引流有单孔和双空法。本组病例全部采用单孔软通道引流,效果良好。体会如下:①应用电极片简易定位法,根据头皮标记物与血肿中心的关系准确定位,使头皮穿刺点100%准确,能够将引流管置入血肿最大层面的中心,避免靠近血肿边缘,引流效果良好。②锥颅前根据颅骨及头皮厚度调整快速颅锥的长度,防止颅骨钻孔时推移硬脑膜,形成硬膜外血肿。③钻孔时方向可呈斜坡样,与穿刺点垂直线成斜角,置管进入硬膜下间隙后即拔出针芯,再送入3~5 mm,以利引流软管不成角固定便于引流,且避免脑组织膨复后引流管尖端刺激皮层。④置管的过程中应谨慎操作,动作轻柔,以免戳破蛛网膜,造成硬膜下积液。同时避免导管穿过血肿内膜损伤皮层小血管,引起出血,形成硬膜下血肿,甚至插入脑组织造成脑内血肿。本组术后癫痫1例,复查头颅CT硬膜下血肿明显减少。Kotwica等[3]认为术后癫痫发生原因为血肿包膜刺激皮层所致,但本例笔者考虑系引流管刺激皮层造成。预防方法:选择引流管不能过粗,引流管放置时不要插入太深或反复调整,术后癫痫一旦发作,应抗癫痫治疗,同时行头颅CT检查以排除继发性颅内血肿。⑤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的血肿复发率为3.7%~38%[4],以往的经验表明血肿液中的FDP含量越高,血肿越易复发[5]。针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机理,冲洗血肿时,冲洗液量要多,术中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将絮状的凝血块及含大量FDP的液体冲洗彻底,以防复发。⑥手术时缓慢减压,控制血肿排出速度,冲洗时等量置换,缓慢引流,术后引流瓶位置不能过低, 可间断引流或平头颅平面引流。使颅内压逐渐下降,以免诱发颅内出血。⑦根据CT片显示血肿密度选用合适引流管,低密度者选用8号,等密度者选用10号,高密度者选用12号。⑧引流管固定要牢靠避免因患者头部活动而引起引流管的移位。⑨术后保证引流通畅,改变头部体位,尿激酶不作常规应用,对于引流液黏稠或有絮状血凝块者可注入尿液酶2~4万单位+生理盐水 5 ml,闭管2 h。每天1~2次溶解血凝块。⑩术后定期复查CT,观察血肿的变化。当术后患者意识恶化,症状体征不能改善或改善后又恶化,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引流管有新鲜血流或破碎脑组织流出,应及时复查CT,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注意术后残腔积液、积气的吸收,脑组织膨起需时5~20天,故应作动态CT观察,如果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即使硬膜下仍有积液,亦不必急于再次手术。积液明显者可口服活血化瘀中药促进其吸收。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48-450.

    [2]常会民,林吉惠,陈由芝,等.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理的探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6,22(1):43-44.

    [3]Kotwica,Brzezinski J.Epilepsy in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J].Acta Neurochir,1991,113(3~4):118-119.

    [4]汪海关,叶 磊,周 夏,等.应用Subdural 专用引流管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3(3):112.

    [5]胡 飞,王建一.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再发血肿[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6):352.

    (收稿日期:2010-08-15 修回日期:2010-10-25)

    (编辑:梁明佩), 百拇医药(赵健 庄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