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1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090533
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孕妇应激反应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杜满姣
第1页

    参见附件(3114KB,5页)。

     (2)术中干预:观察者到病房接产妇时态度要热情,嘱家属在手术室门口放心等待,并给予产妇悉心体贴的护理。在做术前准备和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边操作边与孕妇轻声交谈、解释,分散其注意力,征得孕妇同意后再给孕妇妥善固定;麻醉手术过程中尽可能握着孕妇的手,给其传递信心和勇气,也使孕妇能有安全感,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3)术后干预:术毕告知产妇麻醉和手术均很顺利和成功,让其放心,并由观察者亲自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共同给产妇安置舒适体位,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与产妇和家属详细交待麻醉和手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后第一天观察者再次深入病房进行回访,了解产妇术后排尿、胃肠功能恢复、泌乳、产露及切口疼痛等各方面的情况,并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抚慰。

    3.观察指标两组产妇均选择硬膜外麻醉,术前禁食、禁饮,产妇入室后连接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护仪,并记录术前30 min、切皮时、切皮后20 min、术毕时4个时点SBP、DBP、MAP、HR。

    4.评价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累计得分≥50分表示存在焦虑症状)[1]进行评分,由经过培训的护师负责,统一指导,每例产妇接受3次测试,分别于入院第2天、术前1天、术后第3天进行测试,当场回收量表,回收率100.0%。

    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两组产妇入院时SAS评分均高于50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的SAS评分,观察组的焦虑分值降低,对照组焦虑分值反而增高,两组产妇的焦虑程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天两组SAS评分均低于50分,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两组血压及心率的比较 对照组切皮时、切皮后20 min 的HR、SBP、DBP、MAP值均增高,与术前30 min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亦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手术分娩时,产妇因恐惧疼痛及对手术麻醉的风险和医疗费用的担心,可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表现为紧张和焦虑、血压增高、心率加快[2],严重影响孕产妇心身健康及围手术期安全。有文献报道,焦虑可使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增多,不利于伤口愈合;高度焦虑可增加躯体和心理的痛苦,对手术治疗过程产生不利影响[3]。而随着护理观念的更新和护理模式的转变,积极开展心理疏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焦虑情绪带给患者的疼痛反应[4]。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疼痛阈值、减轻疼痛,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从而安全完成手术。本研究表明两组产妇在入院时SAS评分均高于50分,提示手术分娩产妇术前均存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产妇焦虑程度基本相同,入院时心理压力接近;术前1天、术后第3天观察组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手术分娩产妇焦虑程度。另外,对照组HR、BP数值在切皮时、切皮后20 min均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手术分娩产妇的应激反应。

    护理干预的机制是通过影响或改变孕产妇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方式来达到目的的[5]。在剖腹产孕妇围手术期,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可提高她们对即将面临的手术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使其主动参与心理应激的调节,有助于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控制和稳定生理指标,从而提高其对术后疼痛的耐受力,减少产后出血、产后抑郁等并发症,有利于产后恢复,同时有助于密切护患关系,提高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238.

    [2]江 淼.围术期心理干预的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6):494-496.

    [3]谢 倩,杨 敏,陈 丽,等.我国医院手术室术前访视的现状及展望[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14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