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57409
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张正荣
第1页

    参见附件(1447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 方法 把8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予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思密达(蒙脱石散)及补液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及症状恢复时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结果 45例经联合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为6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可以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合并症,迅速改善症状,促进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干扰素;轮状病毒;肠炎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596-02 中图分类号:R 725.70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24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秋冬季节的常见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该病常合并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严重威胁小儿的生命健康。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 近两年我院采用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住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5个月~1岁6例,~2岁22例,~3岁17例;病程16 h~72h,平均(53.8±18.5)h。合并脱水30例;发热28例、呕吐17例。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5个月~1岁8例,~2 岁19例,~3岁16例;病程15~72h,平均(54.3±17.2)h。合并脱水23例;发热25例,呕吐12例。两组均于发病72h内入院,治疗前与治疗后72 h收集患儿新鲜大便,做大便常规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ELLSA法),试剂为深圳博卡公司生产。治疗前全部患儿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79例,稀糊便9例,大便常规见脂肪球41例,偶见白细胞(0~3)/HP8例,余正常。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均阳性,临床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参照杨锡强、易著文主编第6版《儿科学》腹泻病的诊断标准。

    3.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补充培菲康、思密达、纠正脱水、调整饮食结构、改变喂养方式、降温等综合治疗,不用抗生素、止泻收敛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北京三元基因工程公司生产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1 μg•kg-1•次-1(最大10μg•次-1)肌注,每日1次,连续3天。对治疗前后两组疗效、症状恢复时间及5天末轮状病毒抗原转归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由专人观察,逐日检查并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直至症状、体征消失,临床治愈。

    4.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第二届全国小儿腹泻病会议制订标准:①显效:治疗72 h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72h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治疗72 h病情无好转,甚至恶化。

    5.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疗效比较 两组患儿在降温、止泻时间等临床疗效及5天末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等方面,治疗组5天末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为80.0%,对照组5天末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为6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4.81, P<0.05)。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治疗效果,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2。

    2.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讨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被认为是引起世界范围内儿童严重急性腹泻的主要原因[1],因其多发生于秋末冬初,又称为秋季腹泻。轮状病毒对小肠黏膜的侵犯,使有吸收功能的绒毛细胞脱落或细胞结构破坏,双糖酶活性减低,肠道内水、电解质运转失调;葡萄糖吸收功能障碍,引起渗透性的腹泻。该病呈散发或小流行,潜伏期1~3天,病程3~8天,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常合并脱水和酸中毒,甚至出现循环衰竭,严重威胁小儿的生命安全。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对病毒感染的杀伤能力、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防止病毒感染后引起机体变态反应[2],因而干扰素可以用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本组治疗观察表明,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明显缩短病程,治疗组患儿大便中轮状病毒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干扰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大多轻微而可逆[3],在本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可能是干扰素的轻微副作用与疾病本身的发热、呕吐、精神疲乏等临床症状相似而难以鉴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4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