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157359
加味清解凉解汤治湿热症264例临床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右江医学》 2011年第5期
     【关键词】 清解汤;凉解汤;加味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635-02 中图分类号:R254.0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47

    湿热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证,临床研究发现,湿热症在普通人群中其患病率为10.55%[1],症见头晕、头昏、头痛、胸闷心跳、四肢乏力、浑身肌肉灼热烦疼不适等,客于肾即见腰烦疼,客于关节即见关节疼痛等临床表现,治法以清热解毒,通利气机为主。笔者以张锡纯所创的清解汤和凉解汤为基本方,在临床上随症加味治疗26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264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64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14岁,平均56岁;多以身热不扬,湿热并盛所致,证见头晕、头昏、头痛,心跳烦躁,胸闷乏力,有的腰酸骨痛,关节肿痛,妇女有腋下乳房肿痛。病程最短6天,最长210天。当地群众习惯看中医,乐于服用中药。

    2.治疗方法 按《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治热以寒,温者清之”,用寒凉淡渗药物以清解湿热之证,辨证论治,针对脏腑的热证而立法处方,湿热论以苦寒淡渗清解。

    3.方药组成 薄荷20 g、蝉蜕5 g、生石膏粉30 g、甘草6 g、连翘10 g、知母10g。

    4.随症加味 ①胸闷欲呕者加竹茹10 g、半夏10 g、生姜2片、茯苓10 g;②腰以下烦疼者加生地30 g、黄柏10 g、元参10 g;③皮下硬结者加海带10 g、海草10 g、昆布10 g,贝母10 g、胆星10 g、青皮10 g、蒲公英10 g、半边莲10 g、桑枝10 g、当归10 g、川芎10 g、党参10 g、大枣10 g、叶下珠10g;④关节痛者加苍术10 g、防己10 g、苡米10 g、牛七10 g、蒲公英10 g、银花10 g、千斤拔20 g、干地龙10g。

    5.服药方法 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中晚3次服。轻症病例6天为一疗程,严重病例30天为一疗程。

    6.疗效判断 治愈:随访患者所出现的头晕、头昏、头痛,心跳胸闷,四肢乏力,浑身肌肉灼热疼痛,腰背关节疼痛等症状均消失,3个月以上未见复发。

    结果

    本组264例湿热症患者,采用张锡纯清解汤和凉解汤随症加味,清热解毒,清凉解表,均能治愈,取得满意的疗效。

    典型案例

    1.例一,黄某某,女,30岁,1995年5月5日初诊,自诉头晕、头昏、头痛,胸闷欲呕,心跳乏力,肌肉灼热,腰部及下肢关节不时疼痛,尿道灼热,尿液色黄,断断续续历时4年之久。看医生无数,均认为风湿症,按风湿治疗,无济于事。笔者见其舌淡,苔微黄,脉缓滑无力,联系上述症候,认为此乃湿热内伏,流注经络关节,以致气机痞塞不畅之所致。治当清热利湿解毒,畅通气机。给予清解汤和凉解汤,随证加竹茹10 g、半夏10 g、生姜2片、茯苓10 g、生地30 g、元参10 g、黄柏10 g、苍术10 g、防己10 g、干地龙10 g、牛七10 g、蒲公英10 g、银花10 g。每日一剂,水煎煮,分早中晚3次内服,连服30剂,疗程结束,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精神转佳,至今10多年未见复发。

    2.例二,唐某某,女,60岁,1998年1月28日初诊,证见头晕目眩,腋下及乳房有肿块,灼热疼痛,状如虫咬,历时已一年多,某医院拟诊皮肤癌,不接纳住院治疗,特找中医诊治。诊见舌红,苔黄腻干,脉缓滑。此乃湿热内盛,流注肌肉脉络,形成气、血、痰、热互相纠结于腠理之硬化症。治当清热利湿解毒,化痰散结,理气活血,方能奏效。予以清解汤和凉解汤加竹茹10 g、半夏10 g、茯苓10 g、生姜2片、海草10 g、海带10 g、昆布10 g、贝母10 g、胆星10 g、青皮10 g、当归10 g、川芎10 g、党参10 g、大枣10 g、叶下珠10 g、蒲公英10 g、半边莲10 g、桑枝10 g。每日一剂,水煎煮,分早中晚3次内服。4个月后皮肤逐渐变软,因而充满信心,继续服用3个疗程,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皮肤恢复弹性,病告痊愈。

    讨论

    清代医家薛白生在其《湿热病篇》中,谓“少阴不藏,木火内燔,风邪外袭,表里相应,故为瘟病。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为湿热”。认为湿热病的发病机理与脾肾功能不足有关。脾肾阳虚,温化无权,饮邪停聚,复感外邪,诱发体内饮邪化热,形成湿热症候[2]。湿热浊气熏蒸于头,则见头晕、头昏和头痛,精神萎靡;客于中焦,气机升降不利则胸闷呕吐,心跳;潜于肌肉脉络则浑身灼热烦痛,四肢无力;流注于肾及关节,则腰部关节疼痛。

    临床辨证论治,湿热蕴结而发病,治法宜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散结,疏通气机为主[3],辅以健脾补肾,既能祛邪,又能扶正。本组病例以清解汤、凉解汤治之,方中薄荷清利头目,蝉蜕解表除烦,石膏泻火除热,甘草补脾益气,知母泻火润燥,连翘清热解毒散结。胸闷欲呕加竹茹、半夏、生姜止呕,茯苓健脾渗湿;腰酸疼痛加生地、元参、黄柏清热解毒养阴;皮下硬结加海草、海带、昆布、贝母、胆星化痰散结,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滞,叶下珠、蒲公英、半边莲清热解毒消肿,桑枝疏通经络,党参、当归、川芎、大枣补血益气健脾;关节疼痛加苍术、防己、苡米、地龙祛风除湿,通经络,牛七活血祛瘀,强筋骨,千斤拔补肾益气;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4]。主方属于清热解毒法,适用于瘟疫、温毒及多种热毒病证,按症候不同加味配伍,能起到清热利湿,解肌通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本症除上述病因外,还有食物因素的影响,如粮食、蔬菜、水果中含有的化肥、农药;肉类中含有饲料、激素等成分,进入人体后产生的热毒,这些外邪诱发形成的湿热病毒,在农村较为常见,笔者一直以清热解毒,解肌通络,扶正祛邪为治疗大法,在临床施治中每每得心应手,成为本人治疗湿热病的代表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章小平,查安生,石美雅,等.健胃冲剂治疗湿热证慢性胃炎3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27(6):14-16.

    [2]孟澍江,王乐匋,盛国荣,等.湿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7:186-196.

    [3]李爱丽,郑大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02,17(4):39.

    [4]雷飞飞,谭华炳,李 芳,等.清热化脓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脓肿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4):49-50.

    (收稿日期:2011-06-20 修回日期:2011-09-06)

    (编辑:崔群飞), http://www.100md.com(黄茂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