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2年第1期
编号:12223307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临床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右江医学》 2012年第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48例脑梗死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合并糖尿病组(n=70)和非糖尿病组(n=78),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血糖等对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 合并糖尿病组高血压、高血脂、偏瘫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在意识障碍、感觉障碍、失语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显示合并糖尿病组多灶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合并糖尿病组患者随着血糖的增高治愈率越低,病死率越高。结论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以多灶性、腔隙性梗死为主,多伴有高血糖、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其疗效及病情预后较不合并糖尿病患者差,在治疗中应尽早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6~8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另外控制高血压、降低血黏度、纠正高脂血症等治疗对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糖尿病;脑梗死;临床探讨;相关危险因素
, http://www.100md.com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1-0014-03 中图分类号:R 743.330.587.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且可以合并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其中病变以脑梗死最多见,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危害。有文献报道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比非糖尿病患者增加2~4倍[1]。为了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现将我院收治的148例脑梗死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所选择的148例脑梗死患者为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有关脑梗死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证实。糖尿病的诊断依据病史和入院后检测血糖数值,采用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应激性血糖升高。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合并糖尿病组70例,男32例,女38例,年龄50~77(54.2±8.2)岁;非糖尿病组78例,男39例,女49例,年龄48~75 (56.7±7.4)岁,糖尿病病程3.5个月~24年,平均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脑梗死常规综合治疗措施,给予吸氧、适当控制高血压、改善循环、调脂、抗凝等治疗。糖尿病组通过饮食控制,急性期予胰岛素治疗,病情稳定后予口服降糖药,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8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有脑水肿时予降低颅内压,昏迷患者加强监护,同时积极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另外辅以营养脑细胞、康复治疗、对症治疗。

    3.观察指标 所有病例均观察30天以上,监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血糖对病情预后的关系。高血压诊断标准:血压≥140/90 mmHg以上;高脂血症诊断标准:总胆固醇(TC)>5.72 mmol/L,甘油三酯(TG)>1.7 mmol/L。

    4.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评分标准[2],病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分为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疗效判定: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7%;⑤恶化: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7%以下;⑥死亡。以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合计为总有效率。
, http://www.100md.com
    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临床表现比较 全部病例均为急性起病,多表现为意识障碍、偏瘫、失语、感觉障碍、肢体麻木、头晕、头痛等。合并糖尿病组高血压、高血脂、偏瘫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在意识障碍、感觉障碍、失语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影像学结果比较 两组CT检查显示合并糖尿病组多灶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3.合并糖尿病组不同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不同血糖水平病情预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Hc=13.5283,ν=3,P<0.01)。随着血糖的增高治愈率越低,病死率越高。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下,治愈率较好,超过11.1 mmol/L效果越差。
, 百拇医药
    讨论糖尿病是引起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其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与其广泛的血管病变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①血管病变:长期高血糖,产生过多自由基,使内皮细胞损伤,引起血管基底膜增厚,使血管狭窄。②血糖持续增高,引起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导致脑血流显著下降、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而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血小板对血管壁的黏着力增加、血小板之间的聚集力增高,血液黏度升高,加速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容易导致脑梗死发生[3]。

    高血糖是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4]。本组资料显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较单纯脑梗死组临床症状重及病情预后差,这与血糖的水平密切相关,血糖水平越高,临床症状越重,神经功能恢复越差,血糖控制在6~8 mmol/L,治愈率高,而超过11.1mmol/L效果越差,高血糖影响和促进了脑梗死的发生,而脑梗死又会影响糖代谢紊乱,加重高血糖,而糖有氧氧化被抑制后,糖酵解加快,使局部乳酸形成增加,产生酸中毒,加重自由基的损伤,抑制缺血脑组织ATP的恢复,进一步减少局部脑组织的血供,从而加剧脑组织缺血性水肿,导致病情恶化[5]。
, 百拇医药
    高血压、高血脂是大血管硬化与梗死的危险因子[6]。本组资料显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还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相伴,合并糖尿病组高血压与高血脂的比例分别占49.7%和44.2%。其原因在于高血糖可诱发脂蛋白代谢紊乱,导致内环境紊乱,使得脂质清除减少,同时降低了血管壁溶酶体脂肪酶系活性,刺激了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泡沫结构,从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加之糖尿病患者本身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严重受损,局部脑血流缓慢,血流变异常,使局部脑血流量下降,脑缺血、缺氧,进一步引起能量代谢障碍,乳酸大量堆积,导致神经细胞的缺血损害,更容易促进糖尿病血管合并症的发生[7]。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从影像学上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腔隙性脑梗死34例,占48.5%,多灶性梗死27例,占38.5%。非糖尿病组腔隙性脑梗死15例,占19.2%,多灶性脑梗死17例,占21.8%。可以看出在脑梗死病例中合并糖尿病者以多灶性、腔隙性脑梗死多见,由于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动脉硬化的主要特点,高血糖状态下,血管内皮基底膜增厚,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使血管弹性下降,管壁变性、坏死、管腔变窄及本身血流缓慢,加上各种血管舒缩因子的失调作用,血小板聚集,循环障碍,在高黏、高凝、高滞状态下,形成微小血栓,常为弥漫性病变,故多条小血管出现梗死,导致多灶性脑梗死的发生[8]。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情重,预后差,常以多灶性、腔隙性脑梗死多见;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而高血糖是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病情和预后主要与血糖水平有关,因此应尽早发现并有效控制糖尿病,尽早控制血糖,使血糖水平尽可能在在6~8 mmol/L之间。以延缓及减轻脑梗死的发生、进展。同时应该严格控制高血压、高血脂,从而减少其危险因素,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参考文献[1]孟晓梅,董耀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3):26-27.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于华峰,李 众,王寒宵.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及预后特点[J].广西医学,2007,23(4):402.
, 百拇医药
    [4]彭 绩,熊静帆,周 华,等.糖尿病高危人群风险因素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6):506-508.

    [5]张道广.急性脑梗死并发血糖升高16例[J].临床医学,2009,29(9)∶24.

    [6]梁毅堂.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31例临床分析[J]. 广西医学,2007,29(34):402.

    [7]朱雪芳,王云勤.糖尿病与脑梗塞预后关系的研究[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10(6):23.

    [8]张瑞林.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849-3850.

    (收稿日期:2011-11-18 修回日期:2012-02-15)

    (编辑:潘明志 英文译校:梁 宇), 百拇医药(李奕龙 庞 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