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251300
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两种给药途径的疗效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梁冬泳 陈爽 陆夏凯 易景成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电子鼻咽喉镜下逆行经咽鼓管注入地塞米松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对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110例初治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d,共使用7天,之后改为口服强的松片30 mg,一天一次,每7天减量5 mg,持续1个月。B组60例给予电子鼻咽喉镜下逆行经咽鼓管注入地塞米松,1次/2 d,10 d为1疗程。所有患者于治疗15天和30天时复查纯音听域测定。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0.0%,B组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疗效优于A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鼻咽喉镜下逆行经咽鼓管注入地塞米松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静脉用药治疗。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咽鼓管注药;静脉用药;地塞米松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4-0513-02

    中图分类号:R 764.4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25

    突发性耳聋是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病因有感染、外伤、肿瘤、中毒、神经变性、代谢病及其他[1]。但具体的发病机理不明。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改善内耳循环、营养神经、高压氧治疗、激素治疗等,但疗效均不肯定。随着对自身免疫性内耳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观察电子鼻咽喉镜下逆行经咽鼓管注入地塞米松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首发突发性耳聋110例,诊断符合2005年济南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男65例,女45例,年龄17~79岁。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1~79岁,发病时间为3~15 d,平均7.5天,纯音听阈检查均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骨导听阈为(66.20±16.43)dB;B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17~78岁,发病时间为2~20 d,平均8.5 d,纯音听阈检查均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骨导听阈为(66.55±16.52)dB。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电耳镜、颞骨CT检查,排除传导性聋、中耳炎、内耳疾病、糖尿病等病变。

    2.治疗方法 A组采用经静脉途径用药:即地塞米松1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共使用7天,之后改为口服强的松片30 mg,一天一次,每7天减量5 mg,持续1个月。B组采用电子鼻咽喉镜下逆行经咽鼓管注入地塞米松:患者取仰卧位,1%麻黄碱滴鼻液及1%丁卡因收缩麻醉患侧鼻黏膜,电子喉镜自患侧前鼻孔插入,找到咽鼓管咽口,注药导管插入咽鼓管咽口,将5 mg地塞米松液一次性经咽鼓管导管注入鼓室,此时患者出现明显的耳内闷胀感,嘱患者维持患侧卧位20~30分钟,耳内闷胀感消失,治疗完毕,1次/2 d,10 d为1疗程。所有患者于治疗15天和30天时复查纯音听域测定。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同时使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金纳多针剂87.5 mg 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天,后改为口服金纳多片80 mg,3次/d。

    3.疗效判定标准 按2005年济南会议确定的疗效分级标准[2],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者达健耳水平,或者达到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 dB;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应用轶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疗效比较 A组总有效率为80.0%,B组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疗效优于A组。见表1。

    2.不良反应 A组发生呃逆3例,欣快感、失眠2例,腹部不适、恶心2例,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7/50)。B组发生眩晕4例,经过休息片刻可缓解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4/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9,P=0.202)。

    讨 论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不良用耳习惯及压力的增大等,导致本病发病日益增多,病毒感染、内耳血循环障碍、自身免疫异常是比较公认的病因,治疗方法有改善内耳循环、营养神经、高压氧治疗、激素治疗等多种方法,而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已经得到认可[3],在耳聋、耳鸣的临床治疗上是目前学术界唯一公认的有效方法。Shirwany等[4]认为鼓室内地塞米松注药能增加耳蜗血流量,对听力和耳蜗组织结构不造成显著性改变。在鼓室内注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被证明有良好的疗效[5]。地塞米松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小剂量时可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且其价格较低廉。但是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明显的副作用,包括胃溃疡、性情改变、失眠,极少数患者出现关节无菌性坏死。高血压病或者糖尿病的病人不适宜全身使用激素治疗。鼓室内注药可使内耳的激素达到较高浓度而避免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鼓室注药有经外耳道注药与经咽鼓管注药,传统的鼓室注药有鼓膜穿刺或者鼓膜切开置管鼓室注药,但传统方法是靠医生的手感进行操作,有很大的局限性、盲目性,不易掌握,易造成损伤,存在中耳继发性感染和鼓膜穿孔等并发症的风险。由于咽鼓管口较小,位置隐蔽,需要特殊的器械才能看清。使用鼻内镜也能看到咽鼓管咽口,但其属于硬管镜不能弯曲,对鼻腔的空间要求较高,暴露视野和管口定位均不如电子鼻咽喉镜理想。电子鼻咽喉镜具有细小柔软,可弯曲,完成360度旋转,如同侧鼻腔狭窄、对侧也能进入并进行注药,照明亮度高,视野清晰,定位准确,对患者刺激性小,无痛苦的优点[6]。镜下可以看清并准确定位咽鼓管咽口。电子鼻咽喉镜下逆行咽鼓管插管地塞米松注药治疗突发性耳聋优于其他方式的给药效果,优点有:①目的性强,药物-靶定位性好;②可避开血-迷路屏障,直接进入内耳;③内外淋巴中药物浓度高;④无全身不良反应;⑤可用于糖尿病患者。

    本研究发现,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子鼻咽喉镜下逆行经咽鼓管注入地塞米松对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静脉用药,同时避免其他途径使用激素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该方法操作简单,易掌握、准确和成功率高,不损伤正常组织,治疗痛苦小,费用低。因此电子鼻咽喉镜下逆行咽鼓管插管地塞米松注药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较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0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