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3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367333
大骨节病误诊幼年类风湿关节炎一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日 莫轶
第1页

    参见附件。

     【关键词】 大骨节病;幼年类风湿关节炎;误诊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1-0153-02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B

    病例简介 患者,男,16岁,学生,汉族,因“四肢关节疼痛、变形11年”入院。5岁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膝关节逐渐增粗、变形,轻微疼痛,局部无红热,无晨僵,无夜间痛醒。后关节增粗变形逐渐累计双手近端指间关节、第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腕、双肘、双踝等全身多关节,病变关节活动稍受限,四肢肌肉乏力。平地行走较同龄人慢,行走中常突感无法控制双下肢运动而跌倒。适龄就学,不能上体育课。平均每年2~3次分别到当地卫生院、私人诊所及南宁多家医院诊治至今,曾诊为“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多次口服药物、外洗中药(具体不详),症状持续存在。14岁前症状进展缓慢,之后症状进展变快,并逐渐出现明显可察觉的跛行。出生生长于海边,常食海鱼生,初二学生,休学半年,成绩中等偏下。家族史无特殊。体温37.3℃,心率88次/分,血压129/76 mmHg,体重40 kg,身高154 cm。神清,无力体型,营养不良,安静面容,鸭行步态。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常大。甲状腺不大,未见喉结。鸡胸,心率88次/分,律齐无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啰音及病理性呼吸音。肝脾不大,未及腹部包块。外生殖器无第二性征改变。神经系统未见异常。专科情况:上臂短于前臂,小腿短于大腿,躯干接近正常人。手第2、3、4指远端指节向掌心方向弯曲,中指节明显增粗。双手近端指间关节、第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腕、双膝、双踝、双侧跖趾关节等全身多关节均有骨质增粗变形及骨擦感,关节活动不同程度受限。四肢肌肉萎缩,肌力Ⅲ~Ⅳ级。血白细胞6.10×109/L,红细胞4.5×1012/L,血红蛋白120 g/L,平均红细胞体积75.8 fl, 血小板298×109/L ,血沉14 mm/h,C反应蛋白1.6 mg/L,血浆碱性磷酸酶207 U/L ,血肌酐40 μmol/L,类风湿因子4.4 IU/ml,免疫球蛋白G、M、A及补体C3、C4正常。血抗核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双链DNA(-),B27(-),乙肝两对半HbsAb、HbeAb及HbcAb呈阳性,抗HIV抗体(-),丙型肝炎抗体(-)。X线见:全身诸骨骨质疏松。对称性双手掌骨、指骨及双足趾骨远端干骺融合,骨质增粗,骨骺粗大,各关节间隙不同程度变窄或消失,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破坏区边缘锐利,第2、3、4远端指节向掌心方向弯曲。右腕部诸骨间隙模糊。见封四图1、2。

    讨 论 1.误诊原因分析 我国在1996年制定了大骨节病的诊断标准[1]。根据该标准,本病诊断为“大骨节病Ⅲ期(晚期)”。大骨节病,又称卡斯钦贝克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原发病变是多发性对称性四肢软骨变形坏死,继之出现邻近骨组织的破坏、增生、变形,最后形成典型的骨性关节炎[2]。主要发生于儿童和少年,临床症状与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JRA)相似。KBD患者血中常见抗体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骨骼肌细胞抗体等均为阴性,因此不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KBD与JRA发病机制有根本区别[2]。两者早期临床症状极为相似,两疾病易于混淆,是导致本病例误诊的主要原因。其次,KBD病在广西少有报道,并且缺乏本地流行病学资料,使得临床医师对该疾病认识不足,导致本病早期诊治不明,误诊漏诊。第三,鉴别诊断不严格,也是导致误诊的原因之一。KBD的诊断,需排除退行性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氟骨病、软骨发育不全、佝偻病、克丁病、跁病、Mseleni病及家族性关节炎等疾病[2]。

    2.减少误诊的措施 详尽采集病史,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伴随症状及体征,辅以相关的实验室及关节的X线检查,以及进行鉴别诊断等,有助于减少误诊。关节的X线检查是诊断KBD最常用的手段;血红细胞形态异常、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4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