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6年第4期
编号:12991048
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IL—6、IL—1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1日 《右江医学》 2016年第4期
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IL—6、IL—1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T2DMDKD)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的T2DM 60例,T2DMDKD Ⅲ~Ⅳ期的患者12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人群60例,检测各组IL6、IL18水平。

    结果健康对照组、T2DM组、T2DMDKD组的IL6、IL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IL18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或0.01)。

    结论T2DMDKD患者的IL6、IL18水平升高,IL6、IL18可能参与了DKD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6.04.004

    近年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患病率逐渐增高,而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DM最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在发达国家,DKD已经上升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位原因,而在我国由DKD所导致的ESRD患者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1],但DKD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阐明,其治疗难度大、效果不佳,国内外的多项研究提示炎症反应在DM、DKD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我们选择研究在DKD起重要作用且为多效性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观察其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发生及发展为DKD的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今后临床上治疗T2DM、DKD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T2DM 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35~70岁,平均(54.1±11.3)岁;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type 2 diabetic kidney disease,T2DMDKD)Ⅲ~Ⅳ期的患者共120例,男57例,女63例,年龄38~72岁,平均(57.1±11.43)岁;同期健康体检人群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40~75岁,平均(56.8±8.1)岁。三组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糖尿病T2DM诊断标准[2];T2DMDKD诊断依据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同年10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通过的标准[2]及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南[3]。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肝、肺、肾、脑功能衰竭及血液风湿系统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②泌尿系统结石、囊肿、周围血管疾病其他原因引起的肾病与肾炎以及非DKD引起的高血压。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者。④糖尿病病程较短、单纯肾源性血尿或蛋白尿伴血尿、短期内肾功能迅速恶化、不伴视网膜病变、合并明显的异常管型、突然出现水肿和大量蛋白尿而肾功能正常等。

    1.3观察项目

    1.3.1临床资料采集

    询问每位研究对象的病史(现病史、既往史、服药史等),记录性别、年龄、病程,测量血压。

    1.3.2标本采集及检测

    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室温静置30分钟,3000转/分离心20分钟,使用美国贝克曼COULTER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测定血糖、血脂组合、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β2MG(β2微球蛋白)、Cysc等生化指标;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室温静置30分钟,3000转/分离心20分钟,留取血清,使用ELISA专用试剂盒分别测定IL6和IL18,试剂分别由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厦门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留取晨尿检测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由眼科专业医师对患者进行眼底镜检查确诊。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三组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NewmanKeuls法),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三组IL6和IL18的比较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T2DM组、T2DMDKD组的IL6 、IL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 、IL18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或0.01)。见表1、图1。

    3讨论

    T2DM是一种以持续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DKD等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成为公共卫生事业的重大问题[4]。尽管如此,T2DM、DK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得到阐明,总体治疗效果不佳,传统的治疗方法未能明显延缓DKD的进程,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是炎症反应在T2DM、DKD发病机制方面的作用以及针对炎症反应的治疗新措施。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从健康体检人群到T2DM、T2DM发展为DKD的过程中,炎症因子IL6、IL18逐渐升高,提示 IL6、IL18可能参与了T2DM、DKD的发生、发展。这与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果一致[5~9]。T2DMDKD患者IL6、IL18水平升高的原因可能是:T2DMDKD时,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可形成晚期糖化终产物,刺激肾脏固有细胞表达和释放IL1、TNFα、IL6、IL18、一氧化氮等多种细胞炎性因子,这些炎性因子又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不断引起炎症级联反应;T2DMDKD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也可诱发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增高,这些炎症因子过分表达则可能对机体造成多种损害,对机体细胞膜内大量不饱和脂肪酸造成氧化损伤,形成脂过氧自由基,引发脂质过氧化连锁反应,最后导致细胞功能紊乱或死亡[10]。T2DMDKD患者体内各种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出现紊乱,导致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失调,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和缺氧,刺激了巨噬细胞、脂肪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大量炎症细胞因子[11]等。大量的研究表明,IL6、IL8与DKD的发生、发展有关,但是具体是因果关系、直接关系还是间接关系?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http://www.100md.com(郭星荣 吴标良 王民登 黄庆 )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