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6年第4期
编号:12991041
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隙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失稳的临床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1日 《右江医学》 2016年第4期
     【关键词】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椎间隙融合器;腰椎滑脱失稳

    中图分类号:R681.5+7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6.04.034

    腰椎滑脱失稳是骨科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高发于中年女性人群,是指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性连接异常,从而导致患者腰椎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发生部分或完全性错位现象[1]。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腰椎各节段出现运动范围受限或关节变位,腰椎发生退变是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患者临床常表现为腰背部疼痛,牵涉至臀部及大腿,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随着近年来外科手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手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有关研究报道[2],应用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隙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失稳疗效明显。笔者观察我院接受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隙融合器治疗的80例腰椎滑脱失稳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3月间收治的腰椎滑脱失稳患者80例,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34~67岁,平均(47.19±6.24)岁,滑脱部位分为43例L5滑脱患者、28例L4滑脱患者及9例L3滑脱患者;所有患者按meyerding分级分为Ⅰ级13例、Ⅱ级53例及Ⅲ级14例,病程在1年到2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3.23±4.75)年,均接受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隙融合器治疗。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后采用硬膜外麻醉,手术切口以滑脱椎节部位为中心,切口长度选取滑脱椎节上下两椎段,随后做正中切口逐层分离皮肤组织,暴露患者两侧骶棘肌,分离显露出患者椎板、小关节及两侧横突,在C型臂X线机定位下小心切除上下两个椎体的关节突及对应狭部裂开部位软组织,进针点位置选取在横突中轴线与椎体上关节突外缘交点处,如在S1时则选取在L5下关节突的下缘水平线中点进行进针,同时椎弓根选取为直径6.00 mm左右,长度在45.00~50.00 mm,同时根据X线机评估出的患者滑脱程度,调整椎弓根弯度后进行固定,有利于提高滑脱椎体的复位准确率,同时适当撑开后旋紧螺丝帽进行临时固定处理,手术切除患者滑脱椎体的全椎板和部分小关节及相应黄韧带,同时将剩余小关节的软骨面进行切除。在右侧隐窝或神经根孔狭窄时及时进行机械开放或扩张,通过手术治疗将马尾及神经根处所受压力完全解除,在患者病变部位侧将马尾及神经根拉开后,暴露椎间隙,同时切除相关纵韧带,随后完全切除髓核,根据患者椎体大小选用不同型号铰刀垂直扩张椎间隙至上下两个椎板之间,同时手术清除游离髓核及相应纤维环,在达到合适深度后进行攻丝,将切除后的棘突及相应的椎板间松质骨进行去除软组织处理,后期通过制成骨屑后放入型号相当的融合器中进行填满,同时将余下的骨屑放入椎间隙中,将一枚融合器拧紧后置入椎管前壁0.6~0.8 cm处,随后松开螺帽后进行加压处理,后再次进行缩紧固定。手术完成后放置引流管引流48~72 h,术后定期对下肢进行活动放松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卧床期间由护理人员及家属辅助进行相应背部肌肉及双下肢活动锻炼,术后3个月去除支架后自行下地进行康复训练。

    2结果

    80例腰椎滑脱失稳患者中平均随访时间为(3.12±0.93)年,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复位满意例数为77例,复位满意率为96.25%,同时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复位位置均未发生偏移。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76例,其症状缓解率为95.00%,其中4例患者出现久站后或劳动后腰背部及臀部疼痛。术后2例患者卧床时间过长引起压疮创口感染,经及时治疗3个月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出现椎间隙感染,给予充分休息及积极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得到完全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马尾神经、神经根基各大血管损伤,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3讨论

    腰椎滑脱失稳是临床上神经外科疾病中的一种,其主要发病原因与先天性发育障碍、体外创伤及腰椎劳损等均存在关系,相邻腰椎之间连接异常从而引起上下椎体部分或完全性滑脱,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3]。腰椎滑脱失稳由于椎体错位,通常合并有不同程度前后凹凸畸形,进而造成患者胸廓出现明显形变,导致心肺器官受压移位,肺组织受压可导致小器官及毛细血管发生扭曲,造成肺组织顺应性降低及呼吸障碍等症状,同时还可压迫损伤脊髓,严重可导致双下肢无力等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及时有效的手术矫正,解除脊髓及心肺压迫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临床治疗腰椎滑脱失稳主要以手术复位和后期治疗为主。椎弓根固定技术可对滑脱椎体提供有效的轴向撑开力及提拉力,RF固定系统是临床治疗该病常见的方法,临床研究显示[4],该系统可有效恢复狭窄椎体高度,较好地使滑脱椎体复位,可重新建立生理前凸,提供稳定三维固定,同时放置较方便,进而有效提高了复位成功率[5]。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的关键所在,应用固定系统复位只能暂时性缓解症状,只有通过临床对症治疗才能有效防止腰椎滑脱复发。以往的原位植骨融合由于缺乏较好的内固定系统,临床治疗未达到预期效果。本研究通过采用联合滑脱矫正固定器与椎间融合器治疗,解决了传统治疗的弊端,术后患者复位满意率达到96.25%,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5.00%,同时后期并发症较少,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应用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隙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失稳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高效的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庄冠军.腰椎滑脱GSS固定系统复位加椎间融合器固定治疗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9495.

    [2]何成文,白瑞军.后路两种椎间融合方式修复腰椎滑脱:植骨融合率及椎间隙丢失高度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5):56305635.

    [3]王鹏,袁峰,王健,等.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J].右江医学,2014,42(1):4447.

    [4]匡凌浩,徐冬,李广庆,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9):22932296.

    [5]杜辉,付勤.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PLIF治疗腰椎滑脱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4,18(6):436439.

    (收稿日期:2016-05-16修回日期:2016-07-21)

    (编辑:梁明佩), http://www.100md.com(韦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