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1994年第3期
编号:11857664
科学的运动是健康长寿之道
http://www.100md.com 1994年3月1日 《祝您健康》 1994年第3期
     欲健康长寿,是多运动好还是静养好?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们长期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科学的、适量的运动是健康长寿之道。

    任何一个有生命的物体,为j保持活力,就必须经常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给生物体的健康带来效苴,而运动过量或缺乏运动都是有害无益的。

    虽然人与动物同为生命体。但因为人与动物的形态不同,不可遵循同样的运动规律。拿动物来说吧,一般野生动物由于活动范围大,平时的运动量也较大,它们为了生存,需要不断寻食防袭,东奔西跑,所以其生命力就特别强,寿命也要比同类家养动物长好几倍。如野生的大象可以活200年以上,而动物园里的大象,吃得好,喝得好,玩得好,但由于运动量减少,活动范围小,却只能活80年。野兔平均能活到15年,而家兔只能活4~5年。苏格兰牧羊狗可活27年,而一般的看家狗只能活12年。科学家曾用老鼠进行过严格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运动的老鼠的寿命要比不运动的老鼠的寿命长得多。

    然而,人类的寿命却常常不因为运动量大而得到延长,相反,有许多优秀运动员的寿命却不如一般人的寿限。例如,世界著名长跑运动员、挪威的森·恩斯特仅活到44岁;奥运会金牌获得者、非洲的长跑家阿贝贝逝世时年方41岁。世界优秀运动员早逝的例子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运动过度的缘故。

    为何动物运动量大可以延长寿命,而人的运动量大却反而会损寿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人类与动物的形态的差异中找到答案。

    大多数动物运动时,其体态均处于舒适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对减少运动时心脏工作的负荷,维持体内应变突增的血液循环带来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它们在剧烈的运动中既锻炼了机体,却又不会给机体造成过多的负担。然而,人类的运动却是在直立的体态下进行的,因而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处于较高的位置,运动时工作的负荷大大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与地球的万有引力相悖,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还需要借助于静脉蚌等特殊物质的帮助,因而活动量加大,身体各器官的负担也相应增加,尤其是心脏的负荷加大。对于一般的活动,人类尚有相应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然而,对于运动训练、运动竞赛这类过于剧烈的运动,由于超越了人体的应变能力,就容易使体内的脏器受到损伤。因此,对人类来说,运动必须适量才有益于身体健康。

    正因为如此,近些年来国外许多科学家提倡“低度运动”,认为如果每周能够从运动中消耗2000卡的热量的话,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美国哈佛大学和史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对1700多人进行为期16年的追踪调查研究后发现,参加低度运动者较平时缺乏运动的人,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低2倍,平均寿命长4~5年。如果中老年人每天能坚持参加30~40分钟的步行,则可以达到低度运动的目的。

    有的学者提出,生命在于静养,静养方能延长人的寿命。笔者认为,这种说法的本身就不科学。要知道,在宇宙间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所谓静,不外是少动而已。现代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随着竞争的剧烈,人们的生活节奏将会愈来愈快,任何一个生存者为了生活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活动频率。倘若过分地强调静养,将会使人走向反面,会使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应有的活动而不断退化,会变得弱不经风,以致变得手无鳟鸡之力,这样必然会缩短寿命。

    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科学的运动。每个人都应当针对自己的年龄、体质状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身体的运动手段,遵循科学锻炼的规律,经常从事适量的运动。若能这样做,对健康长寿是颇有裨益的。, 百拇医药(黄渭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