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1996年第7期
编号:11856231
古今中药衡器计量的演变
http://www.100md.com 1996年7月1日 《祝您健康》 1996年第7期
古今中药衡器计量的演变

     古代(如汉代)以十黍为累,十累为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古代惟有铢两,而无分,到了晋代,则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隋开皇以古秤(即汉、晋之秤)三斤为一斤,亦即大秤,后至大业(杨广年号)又恢复古秤,此即唐代小秤,一斤实为其三分之一。

    宋代,折一两为十钱,遂立钱、分、厘、毫之目,十毫为厘,十厘为分,十分为钱,十钱为两,以十进累计,积十六两为一斤。元明以下,迄于清代,沿用宋制,很少变易。因此,明、清之方,凡云分者,是分厘之分。只有晋代,以二钱半为一分,四分为一两。汉、晋时期,一升等于二合,相当于今200毫升,属特殊例外。清代通于市秤,称为库平,至近代,又有老秤、新秤之分。1979年元月1日起,我国又实行国际通用计量,中药以克为单位,废除钱、两制。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药衡制,历代变化甚大,我们对古医籍所载分量,可作临床用药参考,把古人的剂量换算成今天的剂量,再结合临床实践、病人情况及现代科研成果等综合考虑,参照药典规定,适当掌握用量,以求达到得心应手、药到病除的目的。, http://www.100md.com(孙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