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2000年第2期
编号:11854416
还要与母亲睡在一起的大男孩
http://www.100md.com 2000年2月1日 《祝您健康》 2000年第2期
     因外出开学术会议,近半个月来的咨询信件积压了许多。回来后我抽了一点时间。把这些信仔细翻阅了一遍。在这些信中,我发现有两封是父母咨询有关儿童性别角色认同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位父亲在信中这样写道:“我在外地工作,由于每次回家时间较短,造成了夫妻间缺乏感情交流。妻子便把全部精力放到了儿子身上。天长日久,儿子形成了严重的恋母情结,不允许我与他母亲同床。今年儿子已13岁了,可仍改不了要与母亲睡在一起的习惯。我难得回家一趟,本想与妻子亲热一下,但每次都遭到儿子的‘干涉’。为此,我与妻子的感情也出现了危机。”

    这位父亲的苦恼尽情流露在字里行间,他希望我能帮助他解决儿子过分依恋母亲的问题。

    还有一位母亲来信说“我结婚以后很想有个女儿,可事与愿违,第二年却生了个男孩。令我非常失望。为了‘补偿’思女的情感,我把儿子当女儿来养,不但给儿子取了个女性化十足的名字,还经常让他穿花裙子、涂口红、染指甲,让他跟女孩子一起玩耍。几年以后,烦恼出现了,我儿子变得越来越‘娘娘腔’,说起话来嗲声嗲气。并对涂口红、染指甲显出浓厚的兴趣。”

    这位母亲对自己的抚养方式不当感到非常后悔,却又不知道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纠正儿子性别自认的问题。

    以上两封来信反映的是存在于独生子女中的儿童性别认同问题。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一般为4岁以上,如果还不能从心理上认同自己的性别,不能使自己对性别的心理体验与他的实际性别相一致,一味去模仿异性的穿着、言行和举止,那么,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就存在性别认同障碍的可能。最近,心理学家调查了部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现希望自己是异性的学生竟占被调查者的13.9%,可见,性别认同障碍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据国内心理学家对一些病例剖析后认为,造成儿童性别认同障碍的原因,主要与父母抚养方式不当和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关。

    在抚养方式不当方面,有的家长喜欢女孩,或者看到男孩长得像女孩,就把男孩当女孩来抚养。相反也有把女孩当男孩来抚养的。这些家长不按儿童的实际性别,而按自己的意愿来抚养孩子,开始还看不出什么问题,有时甚至觉得有趣,但经过长期的强化,不良后果就显现出来了,结果造成了孩子的性别认同障碍。

    在家庭环境不良影响方面,儿童因某种原因长期生活在异性环境中,缺乏同性(如父亲)的榜样;或者父亲因“惧内”等原因在家中处于从属地位,使得男孩自幼羡慕女性,轻视男性;或者儿童与异性父母(父与女,母与子)的关系过于亲密,造成其在身心上对异性父母过分依赖,而不愿接受自己应有的性别角色行为,从而出现性别认同障碍。如那位来信咨询的父亲,其儿子就是因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过分依赖母亲的倾向,最终发生了性别认同障碍,直至影响到了家庭的稳定性。

    性别认同障碍对孩子一生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在性格方面,由于他们的行为有异于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往往会受到同伴的歧视、嘲笑和周围成年人的压力,从而使他们出现内向、孤独和抑郁等不良性格。一旦这种障碍未能在儿童时期及时得到纠正,长大以后,他们将比一般儿童更有可能发展成同性恋、异装癖和易性癖等心理变态者。其次在婚姻家庭方面,有严重恋母或恋父情结的人,在婚恋中会希望对象是父亲式的丈夫或母亲式的妻子,不自觉中照着父亲或母亲的影子去寻找自己的配偶,无形中会影响恋人的选择和婚后的家庭生活。

    为防止性别认同障碍的出现。父母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正常性别角色的教育,强化孩子对自己性别认同的心理体验,无论在给孩子取名、选玩具、穿衣和做游戏等方面,都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性别,而不能凭父母爱好人为地为孩子制造不同的性别认同。

    倘若发现孩子有较明显的依恋异性父母的倾向时,另一方应有意识地把妻子或丈夫向外拉一拉,要多培养孩子与同性父母的亲密关系,父亲应经常陪儿子玩,母亲也要经常单独与女儿在一起。要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父母是一对”,而不是“母子是一对”或“父女是一对”。父母在孩子面前也不必显得“正人君子”一样,亲密的动作也可以适当有一些,这会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观念。即夫妻问是亲密的,应该同床而睡。这对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的认同十分重要。

    对孩子出现的不当性别角色行为,如男孩说话“娘娘腔”,吵着要涂口红、染指甲时,父母应明确表示反对。即使不正面反对,也应态度冷淡,决不能对之持欣赏、赞许或听之任之的态度。这样,孩子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误,以后便能注意纠正了。

    心理学家认为,只要家长引导有方,重视孩子的性别教育,同时改善环境条件,及时发现和矫治存在的问题,4~13岁之间孩子的性别认同障碍是极有可能得到纠正的。

    (编辑 汤知慧),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