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466341
吃出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日 《祝您健康》 2007年第6期
     吃“粽”抗癌

    别看小小的一只粽子,碧绿的箬(读音:若)叶一层一层剥开来却是绚烂的文化。

    小学时就听说端午节包粽子是给屈原吃的。老师描述道,这位三闾大夫忧国忧民却又报国无门,自沉汨罗江后,曾给人梦中托兆说:感谢你们投下米饭食品,只是全给江中蛟龙抢吃掉了。于是,人们改用竹箬、苇叶、菰叶把米包裹起来。关于粽子的起源就笼罩上一层瑰丽的神话色彩。

    从现代考古挖掘成果来看,用植物叶子包裹植物种子进行蒸煮作为食物,即原始的粽子,距今至少已有一万年;2000年前的汉代就用菰叶裹粘黍米成牛角状,时称角黍,“夏至”这天就吃角黍;而文献记载正式将粽子和三闾大夫联系起来,则始于晋代,算起来也有1700年。《本草纲目》写道:“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日粽,日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李时珍在这里既解释了“粽”字,也提到了祭屈原的事,但他说明粽子首先是端午节的节日礼物。真是粽史悠久,香飘万年!

    炎黄子孙一年讲究三大节:春节、中秋、端午,三大节都是墨客骚人挥洒才华的最佳舞台。唐宋以后粽子逐渐名目繁多,形状各异,大致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等,馅儿更是花样翻新,糯米中夹枣、栗、柿干、银杏、赤豆、核桃、莲子、葡萄干、桂圆、火腿、鸡肉……加枸杞、薏米、陈皮、姜末等就成了“益智粽”,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风流皇帝唐玄宗赋诗赞曰:“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诗人温庭筠也写诗吟道:“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苏东坡有“不独盘中见卢桔,时于粽里见杨梅”的佳句,赞美的是果脯粽子。陆游写道:“盘中共解青菰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