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新医药》 > 2012年第2期
编号:12334173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祝您健康.新医药》 2012年第2期
     摘要 目的:临床研究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我们将收集2011年5月~2012年3月期间74例静脉输液过程发生外渗现象患儿临床护理资料,分析小儿静脉输液局部外渗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结果:针对小儿输液外渗原因,给予相应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外渗现象的发生。结论:做好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率。

    关键词 小儿输液;输液外渗;原因;预防措施

    在临床急救和治疗疾病时静脉输注液体在临床护理中都是属于一项重要的措施与手段。但是对于小儿患者来说,由于小儿疾病及生理的特殊性,静脉输注液体在儿科急救疾病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也正是因为小儿护理的特殊性,液体外渗现象也是极为频繁,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和及时妥善处理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及减少并发症,这需要引起我们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在本文中我们将收集2011年5月~2012年3月期间74例静脉输液过程发生外渗现象患儿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将主要选取2011年5月~2012年3月期间74例静脉输液过程发生外渗现象患儿临床护理资料。其中男52例,女孩22例,年龄为2.5月~12岁(平均为5.8岁);其中发生外渗部位:前臂14例,外渗部位头皮36例,内踝9例,足背部13例,其他部位4例。外渗的轻重程度:轻度34例,中度27例,重度13例(轻度:疼痛局限于注射部位,肿胀面积小于2cm;中度:疼痛难忍,肿胀面积约2~4cm;重度:肿胀面积大于4cm,皮肤颜色由苍白转变为暗红色)。

    2 输液外渗原因分析

    2.1儿童性格年龄及生理特点

    新生儿幼小,反应能力最差,头部静脉丰富,交错成网,管腔内无瓣膜,且血管内压力低,管腔幼稚,皮下脂肪薄,皮肤松弛,极易受到周围组织的牵拉,造成血管移动,导致钢针错位,形成外渗。

    2.2药物和治疗因素

    部分刺激性药物易导致液体外渗,如①高渗性液体、阳离子液体:50%葡萄糖、10%葡萄酸钙、20%甘露醇、10%氯化钾等;②高价营养液:脂肪乳、氨基酸等;③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④高PH值药物:11.2%乳酸钠、5%碳酸氢钠等。因药物因素导致输液外渗占总数的29%,比一般药物发生外渗的概率高60%。

    2.3病情特点

    ①严重脱水、营养不良的患儿末梢循环较差,血管通透性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增高了外渗反应的发生率,也加重了其不良反应;②感染因素和静脉炎,由于微生物侵袭和各物理化学因素所引起的静脉炎,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加上抗生素的使用,引起局部组织炎性改变和坏死;③静脉压高的患儿,如心衰、静脉淤血、回流受阻等。

    2.4穿刺部位

    头皮静脉注射时,耳后静脉浅直,且显露清楚,但不方便观察,轻度的活动有导致外渗的可能性;选择眶上静脉输液,则因眼球的活动容易造成外渗;四肢和近关节处的静脉输液外渗的概率相对较高。

    2.5护理因素

    ①护理工作者严格操作也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外渗发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皮肤消毒范围大于胶带固定面积,棉签擦拭消毒液以免妨碍视线,导致穿刺错误,避免刺激性药物渗漏,产生无菌性炎症;②物理性损伤,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常规备皮,可能造成一些肉眼无法看见的机械损伤,表皮或毛囊损伤,即可能造成感染或输液外渗。

    3 护理干预措施

    3.1操作技术要求

    护士应当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规范的穿刺技术,仔细操作,严格按照护理操作制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切忌反复穿刺,避免进一步造成血管周围组织损伤,充血水肿等,同时也防止因局部肿胀产生渗漏现象。输液完毕,应快速拔针,针尖拔出皮肤时立即使用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出针部位,直至无出血点为止。切忌揉压,力度适中,防止皮下淤血及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3.2合理选择静脉针

    对小儿的性格和生理特点,护理人员应首先评估患儿静脉血管的粗细、弹性及位置,尽可能地选择弹性好、直、粗且远离关节活动部位的血管,避开有炎症、瘢痕、硬结、皮肤病或血运差(如足背、内踝等)的部位穿刺,血管活性药物或渗透压高、有刺激性的药物输注,应尽量选择近端、较粗直的静脉穿刺,如肘静脉、头皮正中静脉、大隐静脉、颞浅静脉。

    3.3妥善固定头皮钢针

    应当固定妥当,常规作“S”型固定,反折环尽量小,固定胶布数量应视情况而定,在减少固定胶布的情况下起到固定保护钢针的作用。门诊输液,可在小儿手足部位用小夹板固定在功能位,以防止患儿因活动过度,导致针头脱落,引起外渗或出血。

    小儿静脉穿刺相对于成人有一定的难度,且在临床输液中易发生外渗,针对该现状,为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减少患儿痛苦,护士应提高自身责任感,熟练操作,增强护患沟通,合理使用血管,提高护理质量。, 百拇医药(耿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