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05年第8期
编号:11090214
咖啡时光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05年第8期
     坐咖啡厅就像坐火车一样,晃啊晃的,那种平稳的节奏,人就恍神了,很容易就会睡着,就会有很多影像浮现开来。而台湾电影《咖啡时光》,给人的就是这种感觉。

    故事很简单,旧书店老板和女孩的爱情故事,有着大段的场景描写。电车里打瞌睡的男女,咖啡馆里的安静时光,邻里谦和地打招呼,都是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在淡漠的场景里,故事变得很轻,只留下一抹浅淡的颜色,是朴素的生活痕迹。

    咖啡和香烟一样,都是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烟的坏处不会显现在当下,而咖啡不是。喝多了会胃痛,钝钝的如同喝了水泥。雀巢咖啡的网站上,写着一天喝4~10杯咖啡不会对身体有害,而医学观点认为,每天喝咖啡不要超过2~3杯,而且还有很多不适宜喝咖啡的人群,例如胃病患者、神经衰弱者以及孕妇等等。会上瘾的东西,总是让人又爱又恨的。

    看了有趣的法国电影,其中一个场景是某人打电话到咖啡馆,就能找到他想要找的人,而那人只是个顾客而已。这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没有人会固定的、每天都在同一个咖啡馆里消遣,除非他是咖啡馆的老板。而国外便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他们的生活轨迹,总是沿着家庭,公司,和咖啡馆慢慢进行的。国外的咖啡馆,就如同中国旧时的酒肆茶舍,不只为饮,重在交朋会友。美国的电视剧《****》中,几乎其中最重要的睿智言语,都是在四个女主角每天例行喝咖啡吃甜点的时候说出的。咖啡在社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

    纯的咖啡诚然是最美味的,如同茶,要尊重它的真味。关于咖啡起源的故事极富传奇色彩,它源于阿拉伯半岛的野生地区。传说牧羊人发现吃了一种果实的羊群变得非常的雀跃,好奇之余,他也尝试了这些果实。果实产生的鼓舞效应让牧羊人感到非常的快乐,于是他遂将这个神奇的发现与世人分享。咖啡的栽种始于15世纪,主产于阿拉伯。到了16、17世纪,咖啡传到了欧洲国家。1650年,英国出现了第一家咖啡馆,随后街头巷尾的咖啡馆便如雨后春笋般大量产生,成为众多知识分子、艺术家、政治家及普通市民高谈阔论的社交场所。

    将咖啡豆变成一杯好咖啡,需要独特的烘焙手艺。咖啡味道的好坏,有百分之八十是取决于烘焙的。烘焙的技术若好,则咖啡豆会大而膨胀、表面无皱纹、光泽均匀、香味浓郁。否则将会味涩呛人。烘焙咖啡豆的方法,可分为轻、中、深三类。一般而言,轻度烘焙的咖啡酸味较强,具独特香味。深度烘焙的咖啡则酸味渐失,且味苦。

    咖啡特殊的苦味,会让人清醒,愉悦,并且欲罢不能。茶的清苦甘冽,碳酸饮料的凉爽激烈,咖啡的浓醇馥郁,总是能够唤起味蕾热情执着的偏爱。碳酸饮料是年轻的,它们随时在路上,等待着清凉解渴的瞬间。茶是耄耋老人,只能安安静静,悄无声息地浮起,落下,直到沉淀为精华的那一盏。而咖啡无疑是中年人,浓郁得恰到好处,既不会爆发也不会沉淀,用理性的苦味,中和生活的凹凸。

    咖啡馆的场景,不应该是深夜的帷幔下,有音乐声。而应该是在暖暖的午后,有太阳斜斜地射进来的街角,百无聊赖的宁静一隅。, 百拇医药(弥 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