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363982
吃吉利·吉利吃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07年第2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百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过大年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吃。“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赚)。”首先是吃,并且吃个吉利。

    中华民族是个崇尚象征性的民族。食物不仅用以果腹,还被赋予许多社会作用,而成为一种食文化。正像F·T·程的诗中写的:“正是(中国的)食物激发其思想者的想像/使其学者的智慧愈加敏锐/增加其手工劳动者的才能/并使其民众精神活跃。”正因为如此,餐桌上的“红烧鲤鱼”可被视为“吉庆有余”。“贵妃鸡”可被理解成“吉祥富贵”。其实,老百姓的这种心态完全可以理解,谁不企盼来年日子红火,大吉大利呢?

    中国人把进食看作为生活乐趣是老外们难以想像的。英语中与精致、讲究的吃有关的专门词非常匮乏,即使有也是趸自法文。在英语中,一个美食家(gourmet)很可能被称为“贪吃的肚子”(greedy gut),至少在童谣中是如此。

    在一些对中国的认识只限于唐人街的美国人眼里,菜名并不那么重要。“炒杂碎”是一道典型的中国菜,老外们很爱吃,为此,美式英语还出现了一个音译词“chop Suey”。在美国,这道菜全称叫做“李公杂碎”。对于此名,很多人感到莫名其妙。“杂碎”是指中国北方小吃摊上的一种羊下水。当然谁也不会因此去想吃李中堂的内脏。其实“李公杂碎”是把鱼翅等海鲜和鸡脯烩在一起,绝对是一道美食。出于乡党之情,在徽菜中直呼其为“李鸿章杂烩”。在天津,由于此菜与李鸿章在津宴请洋人有关,则被冠以雅名“全家福”,收录在拙作《津派二十四帮菜·本帮菜》中名菜篇。

    吃吉利菜的典型是濒临灭绝的“宁夏五宝”之一的发菜。

    发菜之运交华盖是缘于汉字的“”字被简化为“发”。也因为发菜在关中和粤语的读音接近“发财”。在西安的菜馆里有道仿唐菜叫“镶金钱发菜”,以鸡脯茸和发菜、鸡蛋做成蛋形,蒸透后切成铜钱状,再浇上鸡汤。“恭喜发财饺”,则见于“饺子宴”。在广东,发菜被作为一种吉利的年菜,可以从除夕一直吃到正月十五。但是,无论是“发菜炆猪手”(“发财就手”)还是“发菜蚝豉煲”(“发财好市”),如果将发菜换成粉丝,可能会更好吃一些。

    吃吉利名,也许使得一些人发了财,但不见得人人都发财。发财不发财姑且不论,眼前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沙尘暴呼啸着袭击了新疆的列车。北京人、天津人不得不在马路上大吞沙粒。

    老外们曾经评论中国人不是不讲公德,只是习惯于在血缘和熟人的圈内讲公德。其实讲吃德,讲保护生态环境才是真正的公德和大吉大利。

    曾经活跃在中原大地上的大象、中国獏、犀牛已经被我们的祖先“吃”尽了。松茸、虫草等珍贵生物资源由于过度采挖而濒临灭绝。靠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和牺牲环境来过日子乃是一种断子绝孙的傻事。

    中国人崇尚美食,图个吉利热闹这本无可非议,只是我们在吃吉利的时候莫忘给下一代,给地球人留下可持续性吃的饭碗。, 百拇医药(老 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