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07年第3期
编号:11404861
中国食文化讲座之三 产食革命和中国古代的谷物栽培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07年第3期
     旧石器时代后期,人类依靠文化产生了“产食革命”的一次飞跃,这是人类进入文明的第一个重要的关键。在依靠天赐食——狩猎与采集维生的时代里,食物的供给无法维持持续与稳定,加上天灾、兽害与疾病,人类只能维持人数极少的群体,无法发展成为较大的社会。而“产食革命”则突破了这个食物供给的瓶颈。人类食源的稳定、持续与丰富,不但足以支持较大的人群组织(如部落、城邦与国家),还可造成剩余,累积成财富。因此,人类有更多的空间可以从事产食以外的活动,并创造出更复杂更丰富的文化内容。我们有理由说,食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源泉,是食文化带动了其它文化的发展。

    文化人类学者李亦园先生认为,“‘产食革命’对人类社会有着重大影响,但是这个‘革命’不是由一个民族以及单一的地区开始的,它是由许多民族、不同的地区在相近的时间内所平行发展出来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这些地区至少包括了7个重要的植物种植中心,它们是:

    小亚细亚南部,有大麦、小麦;

    黄河流域,有小米、黄米、小麦、大豆;

    长江流域及南部,有稻米、芋头;

    东非与北非,有高粱、珍珠稗(小米的一种);

    秘鲁,有甘薯、树薯;

    墨西哥南部、中美洲北部,有玉米、南瓜、豆类;

    密西西比河流域,有向日葵。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今日西方文明发源地欧洲,并没有发现任何重要的产食中心,相反,被视为今日没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地区,如秘鲁、东非洲,在一万多年前却是人类重要的产食中心。因此,从整体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是由所有民族的经验汇聚累积而成的,没有哪一个民族可以声称比其他人的贡献更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