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466188
中国食文化讲座之六 “维生文化”的效应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07年第6期
     每个民族都有一整套吃的文化。如果我们将西方人看成是以主食动物脂肪来维持生命的食肉民族的话,那么中国人就是一个以主食五谷杂粮为生的食草民族。其实“吃草”也好,“食肉”也罢,在人类进化和社会演变的历程中,各民族几乎都同时经历过一个从饮血茹毛的食肉时代(旧石器时代)到以种植谷物谋生的食草时代(母系氏族社会)。但是,中华民族为什么没能像西方人那样转向“食肉”,却一直延续着“食草”的传统呢?这是由一个民族的文化密码整合决定的。

    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每一个民族对自身得以生存的求食方式和内容,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选择,它同时还要受到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更取决于一个民族的不可观察文化即哲世观、思维方式与审美情趣的整合。

    中华民族的食草性与“医食同源观”有密切关系。《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说明我们先人开始尝百草不是为了药用,而是为了识得五谷,种之为食。在这样一种生死存亡的环境中,种草为食是为了生存,而一些植物同时也可以充当药物,这就使得中医中药学与中国古代饮食习俗结成了一种神圣的姻缘,当作为民族的繁衍和健康提供积极而有效保障的“维生文化”而虔诚地继承下来。

    从神农尝百草教民识五谷开始,在医食同源的“维生文化”的长期薰陶下,中国人对本民族的“食草”本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历代王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在建朝初期一方面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鼓励百姓大力垦荒,兴修水利改进耕作,使得农民如植物般扎根在土地上,为养家糊口、供奉皇粮而辛劳操作,另一方面鼓励修编各类医书,探究养生之道。与此同时,食草本性又被当作是一种美德而被圣人们不断颂扬,所谓“肉食者鄙,藿食者癯”,说的是吃肉的人是庸俗鄙陋的,更没有远谋;吃蔬食的人,虽然瘦一些,然瘦者精明强干,处事果断。举例说,舜就是一生以草为食的。孔子也吃肉,但也乐意食草,他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从圣人对食草的倡导,食草又作为一种不可见的文化基因,作为修心养性的美德被世代传承下来。

    中华民族的以食草为性还有着很复杂的其他因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