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07年第7期
编号:11478764
上善若水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食品与健康》 2007年第7期
     当下,股票疯涨,猪“价”也跟着发飙。那么,老猪为何忽然一下子牛了起来呢?这倒不是适逢猪年走运,其背后原因是玉米价格的上涨。有人说,那还不容易,我们再多生产些玉米就是了。问题不那么简单。有关专家认为,玉米再增产的空间不大,理由是我国的水资源已面临危机。

    一千多年前,东坡先生曾经站在水边摇头晃脑地吟道:“春江水暖鸭先知。”而如今,他如果站在太湖边上则再也转不起来了。气候不但暖的邪乎,就连鸭子也撒欢不得。太湖暴发了蓝藻,使得江南之秀无锡陷入了一场饮水饥荒。

    中华民族是靠着黄河、长江等几大水系的乳汁世世代代繁衍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种种传说无不与水有关。古人非常重视人与水的和谐,知道离开水就不得活的道理。因而,用水之“利”,防水之“害”,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到京抗运河,反映出我们祖先是如何睿智地处理人水关系的。

    水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它是智者,“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所以“春江水暖鸭先知”,“近水楼台先得月”;它是生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吃水不忘挖井人”;它是做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牢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苏轼因“一蓑烟雨任平生”而潇洒飘逸,秦观因“春路雨添花”而心潮荡漾,岳飞因“潇潇雨歇”而仰天长啸,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勾起多少柔肠百结。中华民族就是在这样一种水氛围中繁衍生息,世代相传的。

    水对于中华民族不仅是生命之源,亦是精神之源、文化之源。水不但养育了我们的血肉之躯,也养育了我们的精神与灵魂、人格与理想。所以中国人在水中可以看到远古,看到当下,更应该看到自己的民族之未来。

    如今我国北方缺水,白洋淀几乎干涸。南方喊渴,江苏、云南希望引入大量的长江水来稀释污染物,以拯救病美人太湖和滇池。珠江三角州则不得不从千里之外的贵州、广西来调水以压咸补淡。

    在农业社会,水源的消失对一个地区的打击是致命的,古人会选择迁徙来维系生存。而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则能够以水就人,通过水利工程调丰补欠来对付水源的短缺。然而,随着工业的污染和无序的发展,许多水利工程都成了“穷哥们之间的互相接济”,无水可解渴。

    人类现在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生存,一是发展,我们亦不例外,这两大问题都与水有关。水将成为制约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节水也好,治理污染也好,调水也好,解决水资源的供求矛盾迫在眉睫。

    在太空俯瞰我们的星球,看到的是一个蓝绿色的水球,这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舟。佛家有语,“百年修得同船渡”。不管怎样,我们今天都是处在同一艘渡船上。大家离不开活命水,但谁也不能断言风浪不起。只有大家都有危机感,都懂得珍惜用水,从拧紧水龙头做起,人水和谐方能同舟共渡,方能给子孙后代留有活路。

    还是老子说的好,“上善若水”。水的漩涡就是一个生态圈,这就是适者生存。效法天、效法水,与水和谐相处,就是道。顺道者昌,逆道者凶矣。, 百拇医药(牧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