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15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622681
老北京的年夜饭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日 食品与健康2015年第2期
     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古都,城居者很多的生活习俗曾受到北方地区或漠北、东北等地少数民族的影响,年俗亦是其中之一。

    在老北京,一进腊月,特别是从腊八就开始“忙年”,除了熬腊八粥,还要用紫皮大蒜泡腊八醋。从腊月二十三祭灶起,就算过年了,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小年下”。经过二十多天的准备,为的就是年三十儿到正月初五这些天的吃喝。有人认为,以祭灶为“小年下”,以三十儿和初一为“大年三十儿”、“大年初一”的叫法,始自元代。

    老北京有民谣:“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儿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说的就是老北京家庭一进腊月就开始准备的各种“年货”,而且集中在米、面、菜蔬、果品、酒肉、鸡鱼、年糕、馒头等吃食方面。其实,“祭灶之后……各家皆蒸点心、储生肉,将为一二十日之费”,已见于明朝人的记载,可见这种习俗亦应来自元、明时期。

    老北京的年夜饭很具地方特色,据生长在汉军旗籍家庭的著名戏剧家翁偶虹先生回忆,每到大年三十儿,先要预备“整堂”的蜜供、红月饼、苹果或芙蓉糕,上簪“供花儿”,用以祭祖和供佛。妇女则要忙乎“年菜”,即便是一般的家庭,也要做些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酱豆腐肉、南煎丸子、肚丝海带、下水炖锅子之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