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育儿》 > 2006年第2期
编号:11550353
遭遇“两面派”宝宝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日 《家庭·育儿》 2006年第2期
     在园走路自己跑,在家却要妈妈抱;在园吃饭老师夸他(她)是个好宝宝,在家吃饭却要妈妈喂;在园午睡快又好,在家睡觉却和妈妈“吵”……总之,在园里表现得很好,在家时就完全相反了。这是现实生活中小朋友“两面派”表现的明显特征,也是个极为普遍的“通病”。

    造成孩子“两面派”的原由

    1.环境氛围不一样

    上幼儿园时有许多同伴,时刻都有竞争的机会,好强的孩子总是把最好的表现展示给大家,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在家因为缺少了比较,于是又变成“小皇帝”、“小公主”,有一点不如意,就大吵大闹发脾气。

    2.教育方法不一样

    成人的态度是儿童对自身言行作出价值判断的依据,孩子需要成人的肯定或否定来确定自己言行的对错。老师很注重赏识教育,对孩子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会给予肯定表扬;做错了,会及时指出孩子的不足。而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做对了是应该的,不表扬;做错了是因为孩子还小,也不批评。老师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也不会去做,而家长可能会忽略这一点。

    另外,家园或者长辈之间教育要求不统一,家庭或某些长辈往往在不自觉中就成为孩子不合理要求或坏习惯的“防空洞”。

    消除“两面派”的策略

    要改变孩子这种“两面派”的现象,家长应做到:

    1.学会赏识

    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实事求是地给予肯定表扬。我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周弘常说:“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我们要赞赏孩子所取得的点滴成绩,不要吝啬夸奖、肯定、鼓励。我们要用亲切的微笑面对孩子,用热烈的掌声鼓励孩子,用关爱的行为支持孩子,为孩子而喝彩。

    2.以身作则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有说服力。因为家长是孩子模仿的主要目标,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3.家园沟通,要求一致,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北京教育学院邱淑琦教授指出,作为家长,一方面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做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一致。我们应提倡“养成教育”,培养孩子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行和生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人一生的财富,就像是存放在自身的“道德资本”,而人在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 百拇医药(张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