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育儿》 > 2009年第9期
编号:11799522
呵护“胆怯宝宝”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1日 《家庭·育儿》 2009年第9期
     小宝宝都难免会出现胆怯的现象,这是宝宝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有的宝宝表现得过分胆怯,比如对不该产生恐惧的人和事、不该害怕的环境及自然现象等产生紧张、焦虑、哭泣、回避或退缩等行为,这就需要家长格外注意了。

    “胆怯宝宝”小表现

    “胆怯宝宝”平时比较敏感、害羞、情感脆弱、爱哭。3岁左右的宝宝主要表现为孤独、不合群,不愿与小朋友玩,不敢到公共场所去,甚至连公园都不喜欢进。有的宝宝该入幼儿园的时候,因为害怕小朋友或害怕老师而拒绝去幼儿园,在家怕见陌生人,家里来了客人就哭泣不止,更不敢与客人打招呼说话。还有的宝宝害怕动物的叫声、雷声,甚至害怕下雨的声音、树叶摇动的声音以及赦门的声音等等。有的宝宝遇到上述情况,还往往伴随打冷战,全身一激灵,表情恐怖,往亲人怀里扎,以寻求保护。

    家长自身查原因

    造成宝宝胆怯的原因,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大多与环境教育有关。所以,“胆怯宝宝”的家长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查找原因:
, 百拇医药
    1 家长忙于事业、家务,而对宝宝的情感需求不能满足,使宝宝有被忽略的感觉。或者有长期得不到关爱和缺乏安全的情感体验。

    2 家庭气氛不和,父母之间常闹矛盾,或者经常把不满情绪迁怒于宝宝,对宝宝大吼大叫,使宝宝产生过分胆小的心理品质。

    3 过度包办,尤其是隔代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宝宝,什么事都替宝宝做,照顾得无微不至,替宝宝穿衣服、脱衣服、喂饭喂水等,宝宝自己操作成功的实践体验被剥夺,这样一旦到了新的集体环境,往往就会不适应,因而出现强烈的哭闹、回避等情绪反应。

    4 过分的安全教育,过分的保护和过分的关注,宝宝的一举一动都在家长的视线之内,同时还要求宝宝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动,这有危险那不安全,久而久之就形成宝宝胆小怕事、做事畏首畏尾的依赖习惯。

    帮宝宝战胜“胆怯”
, http://www.100md.com
    对于过分胆怯的宝宝,光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要矫正宝宝这种行为,首先要消除宝宝生活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如缺乏关爱或过度溺爱等。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态度训斥宝宝,也不要对宝宝的不良情绪反应大惊小怪,应该把宝宝的情绪状态引导到另一个有趣的事物中去。

    平时让宝宝增加户外活动,多接触大自然。宝宝在自然环境中很容易放松身心。可以引导宝宝做力所能及的运动,如上下楼梯、脚尖对脚跟走便道牙子、单脚在方形地砖上跳跃,一边跳一边计数。跟父母比一比,看谁跳得多。最初家长可以故意输给宝宝,让宝宝尝试成功的体验,久而久之这种成功感就变成自信,就可以迁移到其他情境场合,以后宝宝再遇到新事物就不会过分胆怯了。

    增加亲子游戏,即家长与宝宝多做游戏。可以把平时宝宝恐惧的事物、情景编排到游戏中。如果宝宝害怕老师,家长就与宝宝互相扮演老师的角色,见面打招呼、互相问好,或者演示上课的活动;如果宝宝害怕小动物,可以用硬纸片做成小动物的面具,父母与宝宝互相佩戴和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对于害怕黑暗和影子的宝宝,可以跟宝宝做影子游戏,互相踩对方投射在地上的影子,也可以用手拍投射在墙上的影子,或用手组一个动物模型投射在墙上,用以追逐墙上的人影;还可以让害怕陌生人的宝宝扮演售货员售货,让怕雷雨声的宝宝做模仿雷雨声的游戏,让害怕鞭炮声的宝宝用纸筒当爆竹做点燃的动作,模仿爆竹燃放的声音等等,这些对宝宝提高勇气都很有帮助。

    对于那些害怕新环境及陌生人的宝宝千万不要迎合。不要帮助宝宝回避现实,也不要在宝宝面前给宝宝找适当的理由去逃避,更不要在宝宝面前说“这孩子就害怕见陌生人”、“这孩子就是不敢见穿白大褂的”、“这孩子就不愿意与外人说话”等等。因为经父母这样一说,就等于给宝宝一个台阶,让宝宝放弃了努力,回避了他该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时候,父母可以用一些宝宝感兴趣的东西,比如玩具或食品去引导宝宝的情绪,直到他在新环境和陌生人面前能够放松下来,感到安全。恐惧情绪随之就会消失。一旦宝宝适应了,就应该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这种良性情绪状态,以后宝宝就会逐渐克服对外界的胆怯了。, http://www.100md.com(韩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