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育儿》 > 2009年第11期
编号:11891453
解读宝宝“侵犯行为”(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1月1日 《家庭·育儿》 2009年第11期
     在小区玩耍对,宝宝抢了小朋友的玩具;在吃饭时,宝宝把碗一把推到了地上;在幼儿园,宝宝挠了别的小明友……你注意到了设有,你的宝宝开始有了侵犯行为——

    儿童常有对其他人的身体进行打、推、咬、拧、踢、吐口水等表现,或用其他物品伤害别人,强夺别人的物品或骂人等,这些统称为侵犯行为。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儿童的侵犯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在一些对幼儿的观察记录中发现,3岁儿童以争夺玩具为主要侵犯行为,4岁儿童的身体攻击达到高峰,5岁儿童的侵犯行为则逐渐减少。

    那么,这些侵犯行为是从哪里来的呢?

    一、生理原因

    1 营养不均衡。当宝宝体内的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不平衡时,宝宝的行为会表现得比较冲动,容易动手,其至咬人。

    应对办法:检查一下宝宝是否缺钙和维生素B,减少盐分及糖分的摄取。少喝碳酸饮料。可以多喝些牛奶,多吃些海产品。

    2 铝中毒的宝宝脾气会很大。刚装修过的房屋,或孩子的某些新玩具,都可能使孩子在一定程度上铅中毒。如果宝宝一段时间突然表现得烦躁、侵犯行为增多,可能会是这个原因。

    应对办法:先不要责备孩子,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如果是铅中毒,进行脱铅治疗后,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会有所改善。

    3 宝宝身体疲劳。不舒服或困了(俗称闹觉)时,宝宝自己又无法正确解释这种不良情绪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