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育儿》 > 2010年第9期
编号:11951332
有关“怕”的3种“传染”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家庭·育儿》 2010年第9期
     小朋友们都有感到害怕的事情,大到火山喷发和地震,小到一个声音或者一条毛毛虫。这些害怕是从哪里来的呢?

    有个童话故事叫做《咕咚来了》,说的是小猴子被“咕咚”声吓坏了,最后引得整个森林的动物。包括狮子、大象都忙着逃命。一个传一个,一个跟一个。害怕的情绪就像感冒一样在森林里“传染”。

    害怕,是可以传染的。爸爸妈妈也会把害怕传染给自己的宝宝,但是,正像被传染了感冒以后,有的人中了“招儿”。开始流鼻涕,甚至患上肺炎。而有的人抵抗力却更强了。所以。让孩子传染上“怕”,也可能会产生一种好的结果,就看您“传”得妙不妙呢。

    这样的“传染”很恰当:

    涛涛跟妈妈去超市买鱼,见水产品部有很多活鱼,非常兴奋。涛涛本来就是个淘气的孩子、对新鲜事物非常好奇,当下就伸手到水里摸鱼。鱼儿凉凉的、滑滑的,很好玩,还翻腾着溅出水花来,太有意思了。这边妈妈正忙着让售货员称分量、打包,涛涛却又被另一个池子里的东西给吸引住了。那个池子里水很浅,里面有几个黑乎乎的甲鱼,扁扁的身子,偶尔把头探出来老高。涛涛并不认识它们,忍不住伸出了手。
, 百拇医药
    “涛涛,别摸!”妈妈一声断喝,涛涛吓得呆住了,伸出的手停在池边。只见妈妈快步跑过来,一把将涛涛扯起,拽到一边厉声告诉他:“以后不认识的东西不要轻易碰!”涛涛没回过神来,瘪瘪嘴要哭。看到涛涛委屈的样子,妈妈忽然觉得孩子很无辜,于是蹲下身来对涛涛说:“妈妈刚才很着急,因为不那样喊,你就被它给咬了。涛涛来看,它叫甲鱼,很厉害的,会咬人,咬住了就不放,很危险!”涛涛看看水池,小心翼翼地问:“会咬破吗?”“会,还会流血。很疼的。”“有多疼?”妈妈望着涛涛l心想,这么好奇,保不准哪天他就会去试试,这可不行。于是,妈妈握起涛涛的一个手指,并用她的指甲掐住,开始一点点地加大力量:“疼吗?”妈妈问。“不疼……疼了……疼!”涛涛手疼,开始甩开妈妈的指甲,可妈妈掐得很紧,甩不开。“手疼,疼得受不了啦!”看涛涛真疼了,妈妈才松开了手,说:“涛涛,如果被甲鱼咬,比这还要疼,就像刚才一样,甩也甩不开,知道了吗?~知道了。”从那以后,再去水产部时,即使妈妈不嘱咐,涛涛也不会想着去摸甲鱼了。

    故事借鉴:
, 百拇医药
    涛涛妈把自己的害怕“传染”给了涛涛,因为这样的害怕会保护涛涛,使涛涛不受伤害。而涛涛妈其后的做法也比较恰当地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她在安全的情况下,让涛涛知道了可能出现的危险,让涛涛认识到什么东西是应该害怕的,同时还教会了孩子如何应对危险,让孩子既不冒失,又不会被吓坏。

    这样的“传染”要避免:

    宁宁发烧了,浑身热得像块小火炭,可把妈妈急坏了,赶紧带她去医院。对于3岁的宁宁来讲,去医院可不是去公园,妈妈不是笑眯眯的,总是一副很紧张的表情。

    宁宁躺在床上,妈妈一边将宁宁的水瓶儿等要用的东西往包里装,一边给爸爸打电话:“孩子发烧了、三十八度八,还可能往上升……嗯,我现在带她去医院,你也赶快,我们到医院会合。”说完,妈妈抱起宁宁冲出了门。一路上妈妈紧搂着宁宁,对她说:“宁宁乖,我们去医院,不怕啊!”宁宁看着妈妈恐惧的样子,心也跟着缩成了一团。
, http://www.100md.com
    到了医院,医生又是摸又是听,一会叫她吸气,一会又叫她呼气。妈妈在一旁急得团团转,焦急地问这问那。宁宁绷着劲,紧张得不得了。最后医生说:“没关系,是感冒了。”这时候宁宁的爸爸也赶到了医院,听后赶紧问:“要打针吗?”医生说:“是啊,打一针好得快。”交费拿药后,爸爸妈妈抱着宁宁去注射室,远远就听到从注射室传出的阵阵哭声。宁宁惊恐地听着,接着又看到一个嚎啕大哭的小朋友设抱了出表,又是鼻涕又是眼泪,不禁挣扎着想从妈妈怀里钻出来跑开,但妈妈抱得更紧了。看着妈妈严肃的表情,爸爸皱着的眉头,想想一会儿还有一个冷冰冰的棉球擦到屁股上时,宁宁终于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

    故事借鉴:

    几乎每个去过医院的孩子都有过和宁宁相似的感受。其实宁宁的害怕,不单单是医院里的小朋友传染的,从妈妈带她上医院时,那份紧张和匆忙已经让宁宁感到了很不安,妈妈又不停地嘱咐宁宁说:“不怕,不怕。”,其实,这正是在暗示宁宁:“妈妈很怕!”连妈妈都很怕,宁宁自然没有不怕的道理了。
, 百拇医药
    有时,孩子对医院的害怕,还来自干大人平时的吓唬。比如说,有的父母会跟小孩子说:“你要不听话就得去医院,打针!”孩子会认为不听话就是犯错误,犯了错误就会受惩罚,去医院就是对错误的惩罚,所以一定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这样的“传染”要不得:

    一天晚上,爸爸在看电视,飞飞在玩玩具。忽然飞飞问妈妈:“妈妈,‘见鬼’是什么?”妈妈正在洗碗,一听这话,立刻警觉起来,马上问:“谁说的?你问这干什么?”

    飞飞说:“今天我听王阿姨说:‘见鬼了。’”

    “她说她的,鬼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可不许这么说,听见没有?”

    “鬼是什么呀?”飞飞缠着妈妈问。

    “鬼呀,比狼、老虎和坏人都厉害。”
, 百拇医药
    “鬼什么样啊?有多高?鬼什么时候来呀?”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妈妈有点生气了,说道:“去,小孩子别胡说!”这时候电话铃响了,妈妈一边对飞飞说:“你可得听话,知道吗?该睡觉了,睡着了鬼就不来了。”一边忙着接电话去了。

    可是飞飞却怎么也睡不着了。而且不敢一个人在房间里。随后每天都要赖在妈妈的大床上,任凭妈妈再怎么解释没有鬼,他都不信。

    故事借鉴:

    其实,“见鬼了”。只是某些人的口头语而已,淡然处理也就过去了,然而飞飞妈却“认真”了,回答得又含糊其辞,只说很可怕,怎么可怕就凭飞飞自己想象了。尤其是妈妈的一句“睡着了鬼就不来了”的话,是很容易惹麻烦的,因为这会让飞飞觉得鬼一定会来。即使睡着了,鬼走不走还不一定呢。所以,上述飞飞妈的过于“认真”是很不可取的做法。, http://www.100md.com(徐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