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育儿》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093603
宝宝交往两大难题:不会自卫vs自卫过度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家庭·育儿》 2011年第5期
     在集体相处中,宝宝不会自卫和自卫过度,是让爸妈头疼的两个极端。有的宝宝挨打了既不知道躲,也不会还手;有的宝宝只要稍微被人碰一下,就立即狠狠出手……

    宝宝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发生冲突是很常见的现象。比如:几个小朋友在争抢玩具时,有的小朋友会打人、骂人;在户外玩大型运动器械时,大家争先恐后、相互推搡……如果这些现象只是偶然在孩子身上发生,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这是幼儿交往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频繁地在某些孩子身上发生,老师和家长就要格外注意了。在冲突中,宝宝不会自卫和自卫过度都是大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自卫过度

    那些在争抢中常常打人、骂人的宝宝明显是“自卫过度”,甚至有些行为不是自卫,而是主动、主观地发起的攻击,这样的行为我们常常称之为“攻击性行为”。

    一般情况下,1岁左右的宝宝就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原因往往是为了争抢玩具、毛巾或座位等。随着年龄增长,攻击性行为会越来越频繁,到4岁达到最高峰,然后随着积极的引导而逐渐减少。不过,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基本上都是“就事论事”,很少进行有针对性的人身攻击。

    产生原因:

    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

    1.性别。男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明显比女孩子多,强度也要大;

    2.受家庭环境影响。如果孩子的生活范围、游戏范围过于狭小,就会造成心灵的压抑,这种环境下的幼儿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3.幼儿周围的信息、玩具刺激也不可忽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