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育儿》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120704
让害羞的宝宝变勇敢(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家庭·育儿》 2011年第8期
     大多数爸爸妈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发现:宝宝1岁多以后,原来那个爱唱歌、爱大声嚷嚷、爱人前表现的宝宝渐渐变得“安静”了。是懂事了吗?不,是变成了一个扭扭捏捏、见到生人就往父母身后躲、无论怎么鼓励也不肯“开金口”,甚至被训斥了就张开大嘴“哇哇”哭的孩子。这个时候,父母们可要注意了,因为在宝宝的成长世界里又出现了一个“新鲜事儿”:害羞。

    害羞,宝宝必经的过程

    国外有关机构经研究发现,婴儿期的害羞,亦如宝宝饿了就要哭一样,也是出于本能。用脑电图扫描仪监测一组9个月大婴儿的脑部活动,面对陌生人的问候,那些性格内向的宝宝会显得紧张、焦虑和不安,大脑中掌控忧虑、恐惧情绪的区域变得很活跃。而性格外向的宝宝则会向陌生人伸出手去,脑电图扫描则显示他们大脑中掌控积极情绪,如“欢娱”的区域就会活跃起来。

    美国马里兰大学儿童成长实验室的负责人内森•福克斯教授表示,父母的行为将决定宝宝“害羞基因”被进一步激发还是压抑:如果你有这种“害羞基因”,但是你的母亲自信大方,那么你并不会比你的同龄人更害羞。但是,如果你开始感受到压力的时候,基因的作用将会开始对你的行为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如果你有这种基因,而又生长在一种压力重重的环境里,那么你有很大的可能会成为一个胆怯、焦虑和压抑的人。

    一份调查显示: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出色表现的人,几乎在自己的童年或少年时期都受到过来自亲人的积极暗示,最多的是来自母亲。积极的暗示是表达爱的情感,而不是夸张、夸耀或对缺点的掩饰。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肯定孩子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