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08年第4期
编号:12061793
造型,要的是“胸无成竹”(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东方养生》 2008年第4期
     虽然这对于玉来讲有点难,因为它太小了。

    我经常跟学生讲,做大件雕塑的那些人,他们是理性的,因为有各种各样的比例在那里立着规矩。我们做案头小件的人,是感性的。你在使用工具的时候,完全是在凭着感觉。因此,这首先就要求你自己要与你所要做的活儿有一个心灵上的沟通。

    如果做玉人的审美和技巧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那凭感觉做出来的作品也就不可能与欣赏者在心灵上产生撞击。

    能够与欣赏者产生心灵沟通的作品一定是做玉人自己原创的东西,是他自己心里的东西。临摹来的那些,本身的情感就已经很浅薄,更不用说去与他人的沟通了。

    我在动工具之前,总会先在心中熟悉自己所要创作的形象。比如说,我想要创作一尊正观音像,在创作之前,我不敢说我都是在斋戒沐浴以后再动手,但是,每一次在做佛教题材的时候,包括罗汉,我的心都是相当静的。

    在动工具之前的三五分钟,我都会静静地坐在那里,双手握虚拳,拇指顶在静心穴上,慢慢把心沉下来。

    沉心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找感觉的过程。等你感觉到你心中的形象与你已经完全融为一体的时候,就可以动手了。这个时候你所创作的内容是绝对不受其他干扰的。

    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形式,不这样做,根本找不到感觉,尤其是在做脸的时候。

    我在做《放下》的时候,在做到关键的日寸刻,往那里一坐,真是静的什么也

    听不见了,就像进入了另一个空间。

    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进入了一个四维空间里,自己的手在做什么,回忆都回忆不起来。

    做玉,必须得有水,但水多却不行,怎样掌握这个度?白石老人的舌尖润笔与我的做法很有异曲同工之处。

    为了使笔上的水分到了纸上正合适,白石老人总是用自己舌尖上的水分去润笔,时间一长,他就只相信自己舌头的感觉了。做玉也一样,没有水,干着根本不能做,一滴可水又太多,渐渐地,我就形成了习惯,将钻头在舌头和嘴角这儿一抿,然后接着做。

    那钻头的速度可是每分钟4万转,但当自己融入了那个状态时,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么,只是下意识地觉得就应该这样做。

    像这样,用自己全部身心创作出来的作品,想隔绝那种心灵上的共鸣,难!,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