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08年第8期
编号:12060640
吉林这疙瘩等二则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日 《东方养生》 2008年第8期
吉林这疙瘩等二则
吉林这疙瘩等二则
吉林这疙瘩等二则

     这里有历史,如同恒河之于印度,3000多年以前,这里是中国北方部落的发祥交汇之地;这里有神山,25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由运动中,长白山由此诞生;这里有天池,炙热的玄武岩浆冲出的盆状火山口积水成湖,成为图们、鸭绿、松花三江之源头。今天,依然是这里,曾经的文明长眠于山下,但祖先的血脉早已发枝散叶,更多的故事将千古流传。

    在遥远的北方,凉爽的季风自欧亚大陆上空吹来,穿过高耸的长白山,到达河流蜿蜒、森林茂密的东北平原。在远离我们的祭祀时代,伟大的部族们高唱异教的神歌,漫天的风雪将其庇佑。

    神山和天池

    这里有历史。3000多年以前,吉林已是氏族部落的交汇之地。长期生活在长白山地区的肃慎族系,在汉魏以后的中国历史上活跃一时,各领风骚的挹娄、勿吉、女真、满族等都由肃慎演化而来。形成于春秋时期的秽貊族系,生活在松辽平原和松嫩平原,后经迁徙,至汉代又分散为东夫余、卒本夫余、南夫余等新兴民族。吉林西部的东胡族系,经秦初的匈奴战乱,分化为乌桓和鲜卑两支。后乌桓南迁中原,与汉族融合,鲜卑则分化为慕容部、拓跋部、宇文部,进入中原建立了燕、魏、周等政权。

    这里有神山。25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的造山运动中,炙热的玄武岩浆沿地壳中的巨大裂隙中上涌,以无可比拟的力量喷出地表,造就了这座神山——长白山。沧海桑田的长白山,被君王尊为当与五岳同祭的神山圣地。远自上古,《山海经大荒北经》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不咸”正是长白山古称,意为“有神之山”。历代渤海王均尊长白山为“圣山”,每年腊月设坛望祭,称为“腊祭”。

    山上,亚寒带 针叶松林形成遮天蔽日的松海,春天里鲜艳的野花,在布满青苔的朽木上耀眼盛开。

    这里有宽广幽深的天池。长白山天池为图们、鸭绿、松花三江之源,据《长白山江岗志略》记载,“天池在长白山巅为中心点,群山环抱,离地高约二十余里,故名天池”。远古时期火山爆发,大量熔岩喷射而出,火山口处形成盆状,积水成湖。天池湖面海拔为2194米,是国内最高的火山湖。湖平均深度204米,最深处达373米,是我国最深的湖泊。世上与此类似的“三江之源”,只有西藏的玛旁雍措,位于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钦脚下的玛旁雍措,为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之源。

    部族圣地

    如同恒河之于印度,长白山和天池是整个辽东部族的发祥地。金王朝认为长白山是女真族及其祖先的发祥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0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