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08年第12期
编号:12058888
有眼来识“金镶玉”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日 《东方养生》 2008年第12期
     中国人爱玉,将之比喻为君子。而金与玉的结合。更被认为是富贵、完美的象征,成就的是“金玉良缘”。

    沸沸腾腾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了中国人喜爱玉,让所有的人见识了什么是“金镶玉”。

    俗话说“有眼不识金镶玉”,“有钱难买金镶玉”,那么,这次国人以及全世界人民见识了的就是这“金镶玉”吗?从严格的工艺角度来说,不是。这次奥运奖牌确切地说是“金包玉”,而不是“金镶玉”。

    那么,“金镶玉”又是什么样的呢?

    “有钱难买金镶玉”

    “金镶玉”学名为“金银错嵌宝石玉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

    据说和氏璧作为传国玉玺,代代相传。王莽篡位后,胁迫皇太后交出玉玺,皇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摔在地上,崩掉了一角。后汉帝又命能工巧匠进行整修,用黄金镶上缺角,于是得名“金镶玉玺”。“金镶玉”亦由此而来。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皇帝在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作为胜利果实,除娶了一位让他宠爱有加的香妃外,还见到了一种让他爱不释手的“痕都斯坦”玉器。

    这些带有浓厚伊斯兰风格的玉器除嵌有各色宝石和玻璃外,还在玉石内嵌有金银丝。

    素有“玉痴”之称的乾隆皇帝,对于这样的美玉,自然不肯仅满足于进贡这单一渠道,遂命宫中的造办处进行仿制,并写了70多首诗来赞美那精美的做工。

    为了独享这种工艺,乾隆皇帝下令“金镶玉”只为宫中所有,不得外传,世人便“有钱难买金镶玉”了。

    两度失传“金镶玉”

    大概正是由于乾隆皇帝对“金镶玉”的专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