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09年第7期
编号:12052303
一壶清茶见山水(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东方养生》 2009年第7期
一壶清茶见山水

     斜风细雨,亭台楼榭,阳春岁初在宜兴品茶,是件奢侈的事。选一只精致的紫砂壶,拨几许新制的阳羡春茶,注入甘醇滚烫的太湖水,少顷,“茶、水、壶:的天作之合——盈满甘香的清茶摆在面前,茶未入口,人已先醉,江南山水已然心中。

    漫步于宜兴乡间,绿意掩映村舍,山间溪水潺潺,茶园依山就坡,一望无际。

    宜兴古称“阳羡”,产茶历史久远,兴于东汉,盛于唐朝,成熟于宋、明、清,古时称宜兴茶为“阳羡贡茶”、“毗陵茶”、“阳羡紫笋”和“晋陵紫笋”。唐代“茶圣”陆羽为了研究茶的种植、采摘、焙制和品茗,曾在阳羡南山长时间考察,在他的《茶经一之源》中记及:“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陆羽在品尝同僧进献的佳句后,认为“阳羡茶”确是“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阳羡茶”由此入选贡茶之列,故为“阳羡贡茶”。

    大致在唐代肃宗年问,常州刺史李栖筠开始,每当茶汛季节,常州、湖州两地太守集会宜兴茶区,唐皇特派茶吏、专使、太监到宜兴设立“贡茶院”、“茶舍”,专司监制、品尝和鉴定贡茶的任务。采下来的嫩茶焙炒好后,立即分批通过驿道,快马加鞭日夜兼程送往京城,赶上朝迁的“清蝗宴”。当时称此种茶为“急程茶”,一刻也不能延误。诚可知,江苏宜兴距京城数千里之遥,累坏多少驿役,累死多少骏马。正如唐代诗人李郢《茶山焙焙歌》诗曰:“凌烟触露不停采,官家赤印连贴催,……驿路鞭声砉流电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