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09年第10期
编号:12050833
一个老师、家长与学生的非正式三方会谈(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1日 《东方养生》 2009年第10期
     ·现在的教育,如果都是在这样千方百计地保护着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孩子们经受不了挫折和打击,最后是不是就成了一个废人?

    ·大人是不是把孩子的学习看得太重要,然后就没有设身处地去考虑孩子的爱好?

    ·作为学生来讲,是不是付出多少就能收获多少了?

    编语

    这篇访谈是我们的记者为制作这期专辑而做的一个采访。采访的对象是北京一示范高中的特二级地理老师及她的学生。我们的记者因亦身兼家长之职,就自觉地在这场非正式三方会谈中充当了家长的角色。

    老师未必典型·学生未必出众,他们在文中所谈的观点亦仅仅代表了他们自己,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并不可知,因而。他们具体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学校并不重要。重要的仅是文中观点与故事的真诚与真实。
, http://www.100md.com
    我们想,通过这样一篇甚至连连贯都说不上的访谈,看看是否能触动您的内心。引起你的共鸣?不管您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希望您都能从中有所感悟,并对现有的这些社会现象有所反思。

    收获与付出

    家长:记得有次看《锵锵三人行》,窦文涛在节目里说,“中国10年。美国100年”。近些年中国的高速发展,使我们差不多在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西方国家需要100年才能走完的社会变革之路。整个社会经济形势的迅速变化。有时使得年纪相差仅仅几岁的人之间,就会在对事物的认识上产生巨大的差异。您每天都在与孩子们打交道,是不是对这一点感触更深一些?

    老师:确实是这样,由于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于同样的一件事情。人的思维模式就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说,在我们成长的20世纪70年代。宣扬的主旋律是“大公无私”。不计报酬的义务劳动虽不是天天都有,至少可以让你习以为常。但现在的孩子们却讲求一分耕耘就要有一分的收获。付出一定要与收获成正比。打个比方。我是地理老师,像地理这种课程,知识点很多、很碎。因而它并不是强背出来的,只要认真读书,理解了,考试就没问题。可孩子们却担心耕耘太多而收获不如想象的好,因此,希望老师能够帮他们划书。就我自己而论。实在不认为一个高中的老师还需要领着学生划书。
, 百拇医药
    学生:作为学生来讲,当然是想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了。如果万一自己归纳的知识点有遗漏或是整理出来得太多,就都会觉得自己付出的比收获的少,当然就不愿意了。所以,对于像地理这样对于理科生来讲并不非常重要的科目,我们当然希望老师能划重点。

    老师:仅划书还好,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更极端的例子。在上学期,我还做班主任的时候,一个平时学习很好的孩子却突然不肯来上学了,我打了两次电话才问清楚情况。原来这孩子在头天的物理统练中没有考好,只考了70分不到。他认为,自己是班级里数理化知识最渊博的一个,做题最多,知道的事儿也最多。可付出这么多,却没有足够的回报,所以就不去上学了。对于大人来讲,就会觉得这有些不可理喻,可孩子偏偏就是这样想的。我就劝他,付出很多而没有回报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太频繁了,有时候,别说回报。还经常付出很多反而落埋怨。不说学习,仅子女与父母之间就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你在这个领域里付出的辛苦确实很多,成绩也不错,但有的时候成绩不好,并不是就否定了你的付出。

, http://www.100md.com     情感与理性

    老师:这学期我接了一个高三新班,让我在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上,有了很多新的认识。我接的是一个文科班,原地理老师已经教了他们一年,师生之间感情很深,突然间换了新老师,许多学生一下子都不适应。关于不适应,我之前也想过,但只是从讲课方式上去考虑过,没想到会遭遇到情感上的轰击。

    上第一堂课。我叫我的科代表起来回答问题,她站起来却并不回答。我就问她:“你为什么不说呀”,答:“我就是不想说。”这样的情况是在我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第一次遇到,当时都反应不过来说什么才好,就只好先让她坐下。然后我又接着讲课,讲的是太阳活动,讲课中我就问:“太阳活动一般会结合什么热点问题出题呢?”“日食”,一个同学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回答了,我就顺便表扬了一下,“刘山(虚拟)同学说得很棒,就是能与日食一起结合出题”,结果他当时就在底下给了我一句,“我没说”。我尴尬极了,都不知道该怎样圆下去,就说“没说就没说吧”。为不与同学们上课起冲突,我只好步步为营地退。
, 百拇医药
    课后我问我的课代表:“这样简单的问题,你不回答,是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意义,还是不想回答问题?”我也很冲动,一下子问了很多。结果,她瞥了我一眼,说“哪有这么复杂?”然后我又问她:“为什么你的假期作业都没交?”“我没时间写”。口气比我还横。我长吐一口气,跟她说:“这样吧,这个周末你回家,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争取在第一次统练之前把假期作业写完,因为考试要考。”

    周末的时候,我给她打了一个电话,没接;然后我就给她发一个短信,问她“作业做了吗。有什么问题吗”,没回。但周一上学时交作业了。

    这件事让我很郁闷,郁闷得不得了。我就想,我刚开始上课,她们还不了解我的业务水平,因而,同学不接受我,不是我教得好不好的问题,是纯情感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就得打开情感。于是,我就给他们班邮箱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一下我最近心里的郁闷和感情,结果,他们班长,也就是我的课代表第一时间就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内容大概是说:我们确实不太适应你讲课的风格和解题的思路,高三了,我们也很着急,都担心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我是一个很感性的学生,与原来的老师感情特别深。我也不希望我们在情绪上的变化影响学习,看了你写的信,我心里很不舒服,我是班长,对上课不回答您的问题表示道歉,您打电话。我静音了没听见。短信没回是因为手机欠费,后来我也没解释,但我想交作业了,您就了解了。我也希望能够尽快适应您的讲课。我是班长,我也希望能架起学生与您之间沟通的桥梁。最后说,如果您有空的时候,我找您聊天。她既然这样表态了,我就赶紧回了一条短信:“谢谢你。我只有两个行为,一、教会你们地理,二、成为你们的朋友。”她回:“老师,一定会的。”
, http://www.100md.com
    从那以后,我们之间的交流就顺畅多了。

    根据这件事,我就想,感情真是一步一步的发展过程。孩子们没有那么多的经历。遇到事情后就会感性地凭着感情去做,可大人已经走过了孩子的路。遇到问题会理性地去思考,会用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得失来判断这件事该还是不该。等孩子长成了大人,他也会总结,我那个时候哪样做是错的,哪样是对的,然后可能又回过头去指导他自己的子女,人就是这样的。因而,我就在想,代沟是怎么产生的?情感怎么才能融合?这之中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大人,在于所谓的大人想不想理解孩子,如果你想,就不会有代沟,如果你不想,就一定会存在代沟。

    学生:这种情况确实常常出现,只不过是这女孩的行为过激了一点,女孩子嘛,大多更任性一点。学校更换老师是常有的事情,比如说我们这学期也换了数学老师,新老师经验很丰富,但讲课却很单调沉闷,没有一点激情,有时恨不得冲上台去告诉他这个应该这样这样讲,可这终究也不过是想想的事情。一位老师长期形成的讲课习惯是很不容易改变的,换老师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自己, http://www.100md.com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