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11年第2期
编号:12083388
陈氏在布衣与天子之间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东方养生》 2011年第2期
     英雄不论出处。草莽出身,或有帝王气象,说的大概就是陈姓。从找靠山到“天下第一家”,全靠自己拼搏。

    通常人们在介绍自己姓陈时,说姓“耳东陈”,意思是说“陈”字是由“阝加一个“东”字。“陈”字,旧作“隙”,左侧的“阝”,是“阜”,意思是山石,右侧的“東”,并不是“东”,而是“木”加“申”。“申”字本义是左右两只手,合抱一个“一”,“一”与“木”合二为一,形成“東”,所以与“東”的本义不同。于是,“陳”的本义就是抱起一些物品摆放在山石旁,就是“摆放”、“安置”的意思,如陈列、陈兵、陈设。

    陈,最初明显是一个动词,第一次成为名词是作为地名,大致在今日河南周口、淮阳一带,在颍水之滨。大约三千年前,周武王把舜的第三十三代孙满封在陈,让他立国,并赐姓为妫。在此之前,有没有陈这个地名、什么人在这里居住?没有任何史料可供参考。作为地名的“陈”,与后来作为姓氏的“陈”密切相关,但在周武王的时代,“陈”既不是姓,也不是氏。封在陈地的满,被后人称作“胡公”,又叫“胡公满”,他虽然是后来陈氏的先祖,但他自己姓妫。
, 百拇医药
    子孙要淘汰先祖

    修谱本是以“敬宗收族”为目的,但另有一个隐藏着的原则:让祖宗为自己添辉,而并非以自己及后代的表现使逝去的祖先增色。因而我们可以在历代各姓的族谱中发现一条规律:大凡历史上的大奸巨恶,基本都断子绝孙,从不在哪家的族谱上出现。相反历史上各位明公善士,却总是子子孙孙,瓜瓞绵绵。这种悖于常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只能说明是后人们有目的地选择先祖的结果。这种选择是一种滑稽的淘汰法,由后代子孙淘汰了前辈先祖。

    陈胜虽贵为“陈王”,太史公列其为“世家”,但出身平民,家世无考,史料不载其有无后裔。另外,“陈王”的“陈”,也许并非陈胜的姓氏,应该是作为地名的陈,所以阳城陈胜,或许是陈国遗民——此时距陈国灭亡已经二百五十年。位居汉初宰相高位的陈平,也没有被后世陈氏选为远祖,这大概与陈平的自我评价有关,他说自己:“我多阴谋,是道家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

    先秦之际,陈氏人口主要活动于现在的鲁、豫、皖一带;进入秦汉时代,陈氏人口又扩展至现在的苏、鄂、湘、晋。东汉陈寔,字仲弓,是颍川人,平素义行善举,德高望重,被人们公认是位贤人。陈寔是今天绝大多数陈氏族谱中的共同始祖。陈定这支陈氏,就是“颍川陈氏”。
, 百拇医药
    最显赫的陈姓

    陈寔的七世孙陈世达(或称陈达),是西晋时代的人,他曾任太子洗马,后迁往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任长城令。他这一支,后来被称作“长城陈氏”。传说中陈世达曾说,“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焉,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果然在南北朝时期,长城陈氏的一支后裔崛起于动乱时代。陈世达的第十世孙陈霸先,字兴国,出身于寒族(相比于其他豪门阀阅而言),最初仕梁,后来他解除了萧梁的混乱,拥立梁元帝,又剪除王僧辨,击败北齐的进攻,后因时局所迫,民情所逼,身为大都督的陈霸先废梁称帝,建立新的国号,日“陈”,定都建康,史日“南陈”。霸先受命于危乱之际,收拾残破山河,是一位贤明的君王,死后被谥为“武皇帝”。

    贤明的陈武帝霸先死后,帝位归于他的侄子、陈道潭的儿子陈蒨,就是陈文帝。从此帝系就拐了个弯,从陈霸先一支转到了陈道潭一支。陈蓓传位于嫡子陈伯宗,又被文帝自己的弟弟陈顼所废,陈项就是陈宣帝。宣帝传给自己的嫡子陈叔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后主。霸先开创的南陈江山,到叔宝为止,为隋所灭,历时仅仅三十三年。但江南一带的陈氏却因“南陈”的崛起而兴旺,成为东南巨姓。今日东南诸省的陈氏家谱中,追溯先祖,往往能查到当年“南陈”的皇亲。
, http://www.100md.com
    天下第一家 义门陈氏

    这个时期,有一支后来被称为“义门陈氏”的陈氏家族非常惹人瞩目。

    陈后主的弟弟、陈宣帝的第六子陈叔明,字子昭,入隋以后曾任鸿胪少卿,被后世子孙认作“义门陈氏”的先祖。陈叔明的第十五世孙叫陈伯宣,生活在唐初的高宗时代,他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闽,居住在仙游,又移居到庐山(江西境内)。他的孙子陈旺曾任江州德安知事,子孙后来定居在永清村。这个江州,就是当年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江州,现在的九江。这个家族,在唐昭宗大顺二年,被诏赐“义门”。这就是著名的“义门陈氏”。

    自南陈以后,陈氏人口不断增长。在宋代,陈氏人口大约有300余万,是王、李、张、赵、刘之后的第六大姓氏,约占当时人口的4%。当时,福建是陈氏的第一大省,居然闽省总人口的13%都是陈姓,这些陈姓人口占全部陈姓人口的二成以上。此时,陈氏人口中约近六成分布于闽、赣、浙、川。此外,豫、粤、苏、湘四处也有合计约占三成的陈氏人口。义门陈氏只是众多陈氏的一支,但这一支族却别具意义与特色。
, 百拇医药
    到了北宋年间,这个“义门陈氏”的人口已经达到3700多口,累计十三代没有分家,同居共炊。这意味着这3700人实际上还是一个大家庭,这样的家庭在中国历史上,大概是一个未被打破的纪录,称得上是奇迹。

    需要解释一下家庭与家族的区别。家族是以姓氏为标志、由一位男姓先祖的后裔所组成的松散的群体。家族可以分居于不同地区,也可以聚居于同一区域,但分而治之,具有独立的属性。家庭则不然,家庭是在家族之上,更细微的同宗组织形式,在经济上独立核算。独立的经济形式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分灶——各吃各的。我们现在常见的家庭一般不出于十口之家,年轻一代则常常是三口之家。由此,我们就可以大大地吃惊于千年之前生活在北宋年间的那个巨大的三千余口的大家庭了。

    在义门陈氏的大家庭中,设立家长,建立家规,一夫一妻,创办教育子女的书院,财产公有,室无私财,厨无别馔。乌托邦是无法实现的,但义门陈氏却部分地实现了人类的一种美好的大同理想,时人称之为“天下第一家”,即使放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堪称奇迹。

    创造了这个奇迹的家庭,也引起了当时国家政权的警惕。经文彦博、包拯等人的提议,宋仁宗嘉祜七年(1062年),朝廷下令拆散陈家,以拈阄的办法,将义门陈氏分迁到全国的291庄。陈旺的九世孙陈魁,在福建汀州任职,于是诏令在宁化石壁立庄。陈魁“挈眷九十七人,自江州徒汀州,为人闽之始迁姐”。陈魁有五子,名字分别为昆、仑、嵩、岳、峰,人称“五山”,都随父迁往福建。第五子陈峰的后代一直居住在长汀,又传至十三世孙陈中兴,生有十八子,其中十七个儿子都在战乱的南宋瑞宗景炎年间迁离长汀。其中十一郎南迁潮州之后,又回迁上杭中都林坊里。此后,陈十一郎就被尊称为杭邑一世祖。, 百拇医药(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