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094997
刘梦溪 到底什么是国学?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东方养生》 2011年第5期
     国学很热,那么“国学”概念是怎么来的?国学之中可有现代意义上的普世价值?初读国学,选择何种典籍入门?刘梦溪先生一一梳理。

    在我看来,国学首先是学问的根底问题。没有人说,我是研究西学的。再狂妄的人,也不敢这么讲。他可以说,我研究意大利美术史,或者说,研究德国哲学、法国艺术,就没有一个人可以自称,他本人治西学。同样,也没有一个人讲过,他本人是研究国学的。如果遇到研究古代文学的,问他最近作什么题目?“最近做陶渊明”,或者,“写了一本《杜甫传》”,这样回答都无不可。他绝对不讲“本人研究国学”。

    国学的根底在于经学和小学

    那么国学是什么呢?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演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是经学。汉代有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凼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濂、洛、关、闽四大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