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12年第7期
编号:12253327
大江尽头的期盼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1日 《东方养生》 2012年第7期
     “从前人人问我:‘你在何处及如何得到革命思想?’吾今直言答之革命思想系从香港得来。”这句话是孙中山先生所说,其时乃是先生最后一次到港,在香港大学对学子们进行演讲。时势所至,风云际会,一位时代伟人,伫立在边缘地区的港岛,忧心华夏民生的悠悠大事,却开始在香江环绕的弹丸之地。

    孙中山先生是时代的伟人。只是时代的伟人,往往成长在边缘地区。

    即使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的声望如日中天之际,他的言论也似乎并不能被大众接受,即使是文化界知识分子,更推崇的是“康粱”与“章黄”。原因简单而痛心,因为孙先生并没有“功名”。没有“进士出身”,不是翰林;不通“四书五经”,不是鸿儒。在百年前的中国,如此身份,即使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身份,也因其所掌控的军事实力薄弱,不能够掌握话语权,这是无奈的现实。也正是这种无奈的现实,给予了孙先生与香港千丝万缕情缘。孙中山与香港情缘

    无奈的现实下,真正给予孙先生帮助的,是香港。孙先生在香港完成了部分的中学学业。又从1887年开始至1892年,在香港大学的前身之一香港雅丽氏医院西医书院,完成了平生唯一的“文凭”。孙先生在香港接受了系统的西方教育,积累了先进的科学知识,并对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有了萌芽式的了解。后来孙先生曾经表示,在这段时间内其以伦理思考基督教觉有未妥,在阅读大量哲学著作后,更趋心于“进化论”。只可惜的是一番造化弄人,“刚毕业就失业”的状况,不仅在今天社会有所体现,百余年前,孙先生就是一位率先尝到这份辛苦的人。当时在英国殖民之下,扮演者鸦片代理者身份的香港,实在容不下一个私立学校出身的毕业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