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生活》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089456
回家的韵律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日 《食品与生活》 2006年第1期
     江南习俗,腊月二十四就开始入节,即要准备过年了。很怀念旧时的厨房,虽然大多是油腻腻暗黜黜的,然每逢此时,都是全家最有过节气氛的地方。一早窗棂上就开始挂上风鸡咸肉火腿腊肉之类;清闲好久的,也不知是哪个祖奶奶的陪嫁传下来的手推石磨石球这时也开始忙活起来——磨水糯米粉,舂黑芝麻核桃肉……最有趣的是一种刻有各种吉祥福禄图案的木质印板模子,专做枣糕用的。这是我儿时最喜欢的过年甜食,枣香再加核桃馅的香味,还有小小的方寸之间印着的精致有趣的图案。可惜,现今这样的印模都没有了,枣糕在餐厅的菜牌上称为拉糕,不过年也能吃到,但没有馅,更没有上面的很中国的图案,所以感觉完全不同了。

    从前的厨房显得简陋得多,然一到过年,一切看似最家常不过的居家细节,都会蒙上一层喜气——过年啦!

    犹记得儿时有首顺口溜,很生动地描绘出传统民间过年的习俗:“二十三糖花粘(封灶王的嘴),二十四扫房忙,二十五数铜钿(年底大盘结,还要开始筹集计划安排过年的开支),二十六买年肉,二十七宰母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买香斗(准备祭祖事宜),三十晚上坐一宿(守岁),初一出来扭几扭(以前拜年是真的要打揖弯腰的)”。还有一首顺口溜:“初一蒸糕初二圆子,初三的盆子各家转”,很形象地道出民间祥和同乐的过年心情。

    随着时代变迁和家庭结构的重新组合,传统过年的许多习俗已渐湮远,唯有那餐年夜饭,已成中国人过年的标志性的仪式。上海老话:千夜万夜,不及新婚第一夜;菜香饭香,不及屋里年夜饭香。只需看看年前的车站机场熙熙攘攘的等着回家的人簇,你就知道一餐年夜饭对中国人有何等珍贵重要。我们的一餐年夜饭是否圆满,不在菜肴的丰盛程度,却在我们远离的家人有无及时赶回我们的团年饭餐桌。

    有人说中国人过年就是离不开一个“吃”字,殊不知,“民以食为天”恰是一个“吃”字,包括太多的民俗传统文化在其中。如我们的年夜饭,岂只一个“吃”的字面所能包涵的?

    如今交通发达,瞬间就可以天堑变通途,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回家之路仍显坎坷不易,但再辛苦再困难,年夜饭一定得赶回家去吃。与家人围桌的一餐团年饭,足以弥补我们离家的寂寞和委屈,令我们虽有不舍却心存满足地再次上路,期盼着下一个团年饭。

    家中的年夜饭,是亲人等着我们回家而留起的一盏不灭的灯光。我们是在蓝天翱翔的风筝,年夜饭是系住我们心灵的那根线,缠绵又执着。在中国人的年夜饭中,你能听出Kenny G《回家》的韵律。, http://www.100md.com(程乃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