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生活》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334159
“腊八”和“打野胡”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食品与生活》 2007年第1期
     农历十二月习称“腊月”,今年腊月初一是公历的1月19日。本文讲的是腊月风俗。

    《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戎”则为战争。古代的中国被割裂成许许多多的侯国,侯国之间的战争不断,强国想用战争的手段掳掠、抢夺、吞并小国,而小国也只能以牙还牙,用战争的手段保卫祖国。祭祀则是宗教活动,人们希冀通过祭祀神灵、祖先来得到他们的庇护和保佑。十二月是年终之月,它表示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又将开始,所以,古人对腊月的祭祀特别重视而又顶真。

    《礼记·郊特牲》中讲:“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这段文字表述得很清楚:天子在十二月有八种祭祀活动,叫做“蜡八”,而“蜡”的意思就是“索”,到了年终,天上地下的神灵鬼怪就要向人间索取祭祀的食品,同样,人间也希望通过祭祀向神灵鬼怪祈求庇护保佑。

    而到了秦朝,人们不用“蜡”而用“”,《说文解字》中释:“腊,冬至后三戊祭百神。”后人对这段文字作补充说明:“腊,谓以田猎所得禽祭也,故曰‘腊祭’。”原来,古人把干肉叫做“腊”,而把狩猎而获得的“野味”叫做“”,用“”作祭品的祭祀被叫做“”或“祭”,而后来“”与“腊”可以通用,到了现代,“腊”又成了“”的简化字,“月”也被写作“腊月”,人们对“腊月”名称的由来也产生了异义。

    古代“腊祭”的时间定为冬至后的第三个戊日,古人以天干记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轮回一周是10天,如冬至这一天正巧是戊日,第三个戊日即冬至后的第21天,如冬至这一天为“己日”,那么第三个戊日为冬至后的第30天,也就是“腊祭”是在冬至后的21天~30天内的某一天进行的。今年冬至的农历日期是十一月初三,第21~30天即农历的十一月二十四日至十二月初五之间,一般讲,“腊祭”的时间大多在十二月的上旬。

    周朝的冬日祭祀叫做“蜡八”,而蜡、腊、的字形和发音十分相似,于是“蜡八”后多被讹作“腊八”,原来定于冬至后第三个戊日进行的“腊祭”也被讹作“腊八”而被固定在腊月初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