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生活》 > 2007年第9期
编号:11485740
奇异的土石食品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食品与生活》 2007年第9期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食土吃石,则为奇中之奇。把土壤、石头做成美味佳肴供人食用,饮食文化,可谓包罗万象矣。

    国外有些民族习俗,历来就有食土壤、吃石头的习惯。这从科学的角度看,是这些地区的人民身体内缺乏某种微量元素“营养”所致;而从饮食学的观念上分析,某些可食的土壤和石头,也是一种食品,只是常人感到奇异罢了。食土壤和石头,能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世代相传,延绵不绝,这除了能满足人们心理的慰藉之外,也形成了一种传统的饮食习俗。这是一种别致的饮食文化,它丰富了饮食领域里的食物种类,值得人们去研究、探讨和传承。现特介绍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土石佳肴食趣。

    伊朗国人对于食土习以为常,而吃石头更是家常便饭。甚至在丰收的季节,当市场上各种食品琳琅满目、物资相当充足时,仍有食用粘土和可食的石粉出售,人们争相购买。其中著名的有从马加拉特和吉维赫地区运来的粘土。这种粘土柔软滑润、洁白如玉,摸着有腻质感。用舌头舔一下,感觉酥香浓郁,被伊朗人视为佳肴,很受当地人欢迎。

    印尼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族人,爱吃一种特殊的泥巴。因为这种泥巴中,掺杂着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纤毛虫,他们将这种泥巴誉为“微生物食品”。食时将泥巴晒干磨成粉,掺合在米、面粉里,炒熟后加糖拌匀,吃起来津津有味。另外,还可将泥土掺合在米、面粉里,做成各种蒸食,蘸着调味料吃,也别有风味。

    斯里兰卡该国的婆罗门地区,据考在6万年前就有一种可吃的土壤存在。自从该地区有人类居住以来,就从没有断过吃土的习俗。在他们看来,这种特殊的土壤就是可吃的食品,既廉价又美味。用它掺上野菜和树叶或面粉,用蒸、煮、烤、炒等多种方法,都可以烹制出风味各异的土食品来,是永远吃不厌的佳肴。

    澳大利亚生活在塔斯马尼亚岛上的族民,每逢隆重的喜庆日子,各家饭桌上都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其中就有白、红、蓝粘土和翠绿的土食品。主人爱用这些花色粘土做成炒粉、煮饺、蒸馍等食品,招待特别尊贵的客人,以示敬重。他们还认为,吃这些粘土,不但可健脑提神,而且也是一种享受。

    埃及该国的一些民族部落,爱把产于湖底的一种油性沥青质粘土,当作美味可口的食品餐用。这种粘土呈黑色,表明它与湖底的微生物分解有关,将这种粘土掺合到各种配料里,做成干食或稀食,吃起来有滋有味。

    秘鲁艾马拉族人(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印第安人部落)爱吃土壤,但他们吃土的方法与众不同。在长期的食土过程中,他们摸索出了一套防毒解毒的吃法,那就是为了中和泥土中的毒性,通常把泥土做成食品,蘸着一种属于有毒茄科植物的野生马铃薯的汁液吃,达到以毒攻毒的效果,所以从来没有人因吃土而中毒。

    危地马拉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朝觐者,不辞辛苦地从中美洲赶来攀登该国东部的一座山,去分享“黑色基督”神庙的圣餐,这种“圣餐”是用神庙附近的泥土制成的。据说,这种圣餐原是一种“药用功能”食品,主要用于妇女怀孕保胎。如今食用它的人其目的各不相同,从保佑出海平安到婚姻稳固,五花八门的心愿都有。

    俄罗斯在远东的鄂霍次克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喜欢吃一种别有风味的掺粘土岩食品。这种食品是用高岭岩和鹿奶混合制成的。他们不但自己常吃,还把它当成山珍海味来招待嘉宾;在埃文基和埃文尼族人中,把一种特别爱吃的白粘土叫“土酸奶油”,这种土既可炒粉吃,也可掺合在鹿奶里吃。在自然条件下,“土酸奶油”洁白如雪,颇像冻肉。在乌拉尔地区的一些湖里,有一种油性沥青质感的粘土,当地人就用它来做各种食品吃。在俄罗斯,不仅北极圈附近的民族有吃土的传统习俗,就是炎热地区的民族也有食土的习惯,如中亚地区居民食用的花拉子、模食,都是用粘土掺合面粉、杂粮和菜蔬制成的,而且还是当地一种久负盛名的食品。

    美国南部的赫莫镇有一“食土族”,他们在食土上也讲科学,规定每人每天要定量吃50克白沙土。此土经烘烤后,散发出奇异的幽香,只需加盐拌醋便可食用。除炒土粉外,还可将土做成饼干,或夹在三明治、冰淇淋中食用。真可谓吃法多多,大饱口福。

    意大利该国自古以来,就风行一种叫“阿利卡”的食物,它是用小麦粉掺上一种磨成粉末的泥灰岩做成的,这种泥灰岩采自维苏威火山附近的那不勒斯郊区。将岩粉掺在“阿利卡”食品里,可使食品颜色更白,酥软可口,吃起来美滋滋的,男女老少都喜食。, 百拇医药(刘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