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新知杂志》 > 20119
编号:13762611
颈动脉体瘤的MRI平扫\增强扫描及MRA的影像表现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李松 杨永 罗松 瓦卫民 杨筠 戴定伟 房泽云
第1页

    参见附件。

     根据Shamblin分型,肿瘤侵犯颈内动脉的程度将CBT分为三型:Ⅰ型为局限型,肿瘤较小,位于颈总动脉分叉的外鞘内,容易从颈动脉壁剥离;Ⅱ型为包裹型,肿瘤与颈动脉粘连或部分包裹颈动脉;Ⅲ型为巨块型,肿瘤体积较大,紧密包绕颈动脉,粘连严重,生长以超出颈动脉分叉范围(5)。颈动脉体瘤诊断明确后,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减少局部浸润以及与颈动脉的粘连(6),否则肿瘤与颈动脉粘连严重后,难以单纯剥离,加大手术的难度,延误治疗还可能发生恶变转移,由于CBT血供较为丰富,穿刺活检容易引起不易控制的出血,所以有学者认为术前不宜行瘤体穿刺活检,这也使得CBT的影像学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而MRI扫描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多方位成像,且无骨伪影,结合MRA不仅能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形状、大小,而且能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比邻关系,如:与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的推压移位及包绕浸润情况,肿瘤与咽旁间隙、颈动脉间隙等的关系。甚至部分患者尚能显示瘤体的供血血管,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定正确合理的手术方案。3D-TOF-MRA优点为不需要注入造影剂即可获得颈部动脉图像,使造影剂过敏患者血管成像成为可能,而且为患者节约了造影剂支出;3D-CE-MRA的优点为检查时间明显缩短,避免了扭曲血管、湍流及慢血流等所致的信号丧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