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新知杂志》 > 20119
编号:13762622
热性惊厥患儿的脑电图异常波形及形成特点分析(附280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医学新知·综合版》 20119
     1.3 观察指标 对入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①观察并记录单纯性热惊厥和复杂性热惊厥患儿的异常例数,按脑波异常波形的种类特点进行分组计数。②按患儿出现异常脑波的部位进行分组观察并记录其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观察数据以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了解其构成比。

    2. 结果

    2.1.VEEG异常波形特点

    206例单纯性热惊厥患儿患者,异常VEEG178例(86.4% ),正常28例(13.6% ),6例睡眠时发作;3例清醒时发作,3例睡醒时发作。波形特点:5例呈低中波幅的快波或快波节律,4例呈尖波、尖波节律、棘波或棘波节律,2例呈低波幅的慢波节律,1例呈极高波幅棘慢波,其发作波形特点同时按如下分类。出现不典型(或称不规则)尖波散发或成簇发放最多为92例 (44.7% ),不典型尖波常常表现为负相,单个或双个,下坡支陡峭不明显或类似顶尖波,或与基线成直角,间或带切迹或双角,或形状不规则等等,当成簇发放时类似栅状棘波,一般出现于额区;其次常见为(棘)慢波、尖(棘)波等痫样放电伴有或不伴有背景活动减慢,占51例 (24.8% );另外,12例(5.8%)仅有背景活动变慢;其他如纺锤波缺如全部或部分缺失、局灶性异常,阵发性节律性快波异常等占23例(11.7%);72例复杂性热性热惊厥患儿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出现痫样放电,伴有或不伴有背景活动减慢,为34例(47.2% );不典型尖波16例(22.2%),较单纯性惊厥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再次为仅有背景活动减慢7例(9.7%),其他占8例(11.1%),7例为正常脑电图,占9.7%。
, 百拇医药
    2.2 VEEG异常部位特点

    280例热惊厥患儿中,其痫样放电或出现不典型尖波的部位常见于额区和(旁)中央区,其次是中央颞区,再次是顶区和枕区。背景活动减慢表现在后头部如枕、后颞、顶区多见,一般为数个?波或?波重叠于慢波之上。睡眠纺锤波缺如主要表现为:本该成串睡眠纺锤出现时却在纺锤波中央插入了4-7Hz的不规则慢波,单个或数个出现使纺锤波出现解体或部分解体现象。惊厥次数2次或2次以上者、惊厥时间超过10分钟者背景活动减慢者多见,占42例(15%),睡眠纺锤波部分或全部缺如13例(4.64%)。

    3、讨论

    此组热性惊厥患儿多出现大量不典型尖波,此非特异性异常在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中明显多于复杂性惊厥患儿。可能是:①患儿脑发育不成熟,其树突、轴突分化不全,髓鞘生成不完善,神经兴奋-抑制性递功能不稳定,在传递过程中出现信号的失真,从而以一种不典型的尖波方式的异常信号出现,是早期脑波异常信号改变的一种警示;当随着惊厥患儿惊厥次数和异常放电的增加,这种警示或者不典型尖波变得越来越典型和成熟完善,从而发展成为一种定势(痫样放电)。因而在复杂性惊厥患儿中这种早期的不成熟的尖波越来越少,代替为(棘)慢波、尖(棘)波等异常的痫样放电性脑波增多,最终移行为癫痫。②额区放电皮层起源区的位置较深,其方向不利于记录或者放电时偶极子定向与皮层表面成切线方向,从而使尖波表现为不典型。③额叶中存在的异常脑波与其他额区中的正常脑波传播途径、方向相互形成对冲,使尖波变得不典型或不规则。
, 百拇医药
    热性惊厥患儿异常放电或不典型尖波常表现在额区,幼儿表现尤甚,不仅因为额叶体积较大和具有较多功能和解剖区域,以及额叶与顶、颞叶有着丰富的纤维联系,使额叶放电很快播散;而且由于婴幼儿在神经中枢发育过程中,神经纤维不断生长,蔓延出许多的苔丝,苔丝有可能会与众多的神经颗粒中的一颗向碰,从而出现神经冲动的异常传递,不同的放电传播途径也使该范围内的脑波形状具有多样性[2]。

    惊厥发生多为额区放电,而背景活动减慢与癫痫一致,同样表现在后头部。这是因为频繁的FC发作易导致患儿缺血、缺氧,惊厥时间越长,缺血、缺氧越严重,脑损伤越重,背景慢波也就越明显;并且在全脑缺血时神经元对缺血缺氧性的损伤具有选择性易感性。按易感程度由高至低为:海马区>小脑>纹状体>大脑皮质[4],而这些能敏感的部位基本位于后头部和颞内深部区域,因而更容易被损伤,导致了后头部慢波的经常出现。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王新德,吴逊.癫痫及发作性疾病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38.

    [2] Riggio S,Harner RN.Repetitive motor activity in frontal lobe epilepsy.In: Jasper HH,Riggio S,Goldman-Rakic PS,eds.Epilepsy and the functional anatomy of the frontal lobe.New York: Raven Press,1995.153-164.

    [3] 倪 宏.发育中脑惊厥性损伤与海马Zn2+转移. [J].生理科学进展,2006,37(4):331~334.

    [4] 徐美春,王秀敏.热性惊厥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3,30(3):125.

    

    作者简介:李沁晏,女(1974.2—),湖南祁东人,本科,副主任护师,儿童神经电生理, 百拇医药(李沁晏 蒋鸿飞 宋战义)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