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新知杂志》 > 20119
编号:13762713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医学新知·综合版》 20119
     (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脑卒中病房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

    【摘要】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 方法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29例,根据患者的吞咽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结果 9例重度吞咽困难者痊愈4例,明显好转2例,有效率为66.67%;15例中度吞咽困难者痊愈7例,明显好转6例,好转1例,有效率为93.3%;5例轻度吞咽困难者全部痊愈,有效率为100%;总有效率为86.2%。结论 对急性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84-01
, http://www.100md.com
    吞咽功能障碍时指固体或者液体从口腔至胃的运动障碍或传送延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可高达45%,占全部吞咽功能障碍者的25%[1],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本研究总结了我科29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特点及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0年6月收住我科的29例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男14例,女15例,年龄45~88岁,平均(67±5)岁;其中出血性脑卒中9例,缺血性脑卒中20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证实。所有病例均无意识障碍,无口腔及咽喉占位病变,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29例患者中轻度吞咽困难5例,中度吞咽困难15例,重度吞咽苦难9例(经鼻导管进食),均有不同程度的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 http://www.100md.com
    1.2 结果康复疗效判断标准见参考文献[2]:≧9分为痊愈;6~8分为明显好转;3~5分为好转;1~2分为无效。本组9例重度吞咽困难者痊愈4例,明显好转2例,有效率为66.67%;15例中度吞咽困难者痊愈7例,明显好转6例,好转1例,有效率为93.3%;5例轻度吞咽困难者全部痊愈,有效率为100%;总有效率为86.2%。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或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要注意调整患者的心态,在患者进食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运用巧妙的语言积极暗示患者,增强其安全感。 

    2.2 鼻饲饮食的护理 重度吞咽困难患者不能经口进食,为防止吸入性肺炎和保证患者的生理需要量,发病48h后给予鼻饲。按鼻饲护理常规,,可选择牛奶、鸡汤、鱼汤、肉汤等,每次200~400ml,温度40℃,每次推注15~20min。每次鼻饲完毕后进行口腔护理,胃管每周更换。平时鼓励患者多做吞咽动作,经治疗训练后,基本完成吞咽过程者应尽早拔出胃管,进行下一步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 http://www.100md.com
    2.3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2.3.1 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 嘱患者做微笑、皱眉的面部运动,轻张口后闭嘴、鼓腮,使双颊部充满气体后轻轻吐气。也可将患者手洗净后,取一块无菌纱布包裹手指后放入口中,让患者吸允该手指,以收缩颊部肌肉和轮匝肌,2次/d,10~20min/次。

    2.3.2 舌肌、咀嚼肌运动 在患者未出现吞咽反射或吞咽反射不健全的情况下,先进行舌肌和咀嚼肌的自我按摩,然后做伸舌运动。嘱患者张口,将舌尽量向前伸出,先舔下唇及左右口角,转至舔上唇及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做上下牙齿互相咀嚼10次。如果患者不能自行伸舌,护士则用压舌板或汤匙在舌部按摩,嘱患者将舌伸出,用纱布轻轻把持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将舌还回原处,请托下颌闭口,以磨牙咬动10次,分别于早、中、晚饭前进行,每次5min。

    2.3.3 冷刺激吞咽反射区 无菌棉签10根,用5%葡萄糖5ml浸湿,平铺在一次性输液器包装袋中,冰冻2小时以上备用。常规口腔护理后,由康复护士进行操作,用冰棉签直接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停止刺激后指导患者舌尖抵上齿龈,同时用鼻深吸气,3次/d。操作时注意棉签在口腔中停留不超过5s,冰棉签随取随用,避免解冻或落在患者口中。用物均一次性使用,患者用餐前进行此项训练,有利于患者形成条件反射,且葡萄糖的微甜可以刺激腺体分泌。
, http://www.100md.com
    2.3.4 颈部活动训练 活动颈部,以增强颈部肌力、呼吸控制、舌的运动和喉头运动,利用颈部屈伸活动帮助患者引起咽下反射,防止误吸。

    2.3.5 呼吸训练 鼓腮呼吸,咳嗽训练,提高患者咳痰能力,建立排出气管异物的防御反射。训练2周后,待患者吞咽功能明显好转,在进行摄食训练。

    2.3.6 口腔护理 由于口腔卫生不良而滋生的细菌和胃酸反流产生的高酸度误咽物与误咽性肺炎有关[3],进食前后必须进行口腔护理,认真清洁口腔。

    2.3.7 体位 视病情而定,取仰卧位30°~60°,偏瘫者以枕垫起,护士位于患者健侧,使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块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咽的危险[4]。能坐起者,取坐直位,头稍向前20°,身体也可以倾向健侧30°,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道,防止误咽。
, 百拇医药
    2.3.8 食物的形态 食物的形态对误咽有较大影响,应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如先给予易吞咽的流食,随着吞咽功能的改善和体能的恢复,将食物做成冻状、粥状,例如蛋羹等;然后过渡到糊状、普食。避免对疾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物。脑卒中急性期易并发应激性溃疡[5],因此,应避免过热、过硬、刺激性强的食物。同时,要尽力将食物做的符合患者口味,让患者有良好的进餐感觉。

    3 小结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效的康复及基础护理,不仅促进了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同时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防止了误咽。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康复护理计划,实施系统化的吞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后遗症,促进患者身体的全面康复。 

    参考文献

    [1] 李冰洁,张 通.脑损伤所致吞咽障碍的评定技术[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1):670

    [2] 周惠娥,张盘德,张薇平.易化技术治疗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3):207.

    [3] 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91-92.

    [4] 高怀民.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和营养问题[J].现代康复,2001,12(5):52-53.

    [5] 刘凤淑,董亚丽.脑卒中管饲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4(2):33-34, http://www.100md.com(王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