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新知杂志》 > 201110
编号:13760930
心脏骤停后的脑复苏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医学新知·综合版》 20111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72-01

    心脏骤停是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的心排量骤减,全身严重的缺血缺氧所致的致死性疾病。及时有效的心、肺、脑复苏(CPCR)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随着2005版和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推出,除了急救流程的改变外,越多的专家开始意识到早期注意脑功能的保护牵涉到CPR的质量问题[1],脑复苏被大家越来越认识和重视。我院ICU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7月共受治了31例心跳骤停后复苏过来的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脑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11月至2011年7月我院ICU共受治了31例心跳骤停后复苏过来的患者,其中急诊直接收治的16例,其他科转入的15例,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47-83岁,平均年龄69岁,28例既往有心脏病史,其余3例一例为外伤、一例为严重的肺部感染、另一例为术后突发心跳骤停。
, http://www.100md.com
    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ICU时给予头部冰帽保护脑细胞,冰毯低温治疗,患者肛温控制在33-35℃,维持5-7天后撤去冰帽和冰毯;常规脱水治疗、呼吸机呼吸功能支持等有利于脑复苏的措施。

    3.护理体会

    3.1 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 所有病人就地复苏成功后均收治入ICU,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对脑神经功能的瞬息变化做出及时的判断和处理。床边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电、血压、呼吸和SPO2,随时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给予干预。

    3.2快速脑复苏 心肺复苏成功后的脑损害发生率较高,大大降低了心跳骤停复苏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开始CPR同时即应重视脑复苏问题,尽早进行有效脑复苏措施。如今临床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有:头部降温、亚低温治疗、脱水剂如甘露醇的使用、呼吸功能支持等。
, 百拇医药
    3.2.1及早有效降温 患者最好在CPR的同时就注意脑保护,头部冰帽给予冷敷,早期实现脑部亚低温保护。本文31例患者入ICU后均在第一时间给予头部冰帽保护,冰毯快速物理降温,维持肛温在33-35℃。使用冰毯过程中要加强体温监测,开始降温时每30分钟监测一次体温,待体温维持在目标温度后改为2小时监测一次体温;使用冰毯时还要注意冰毯头端不要超过患者肩部,毯子放平防止打折,以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转和降温效果。一般降温5-7天后即可逐渐撤机。

    3.2.2脱水治疗 CPR术后为了减轻脑水肿一般在有效扩容的基础上给予甘露醇脱水,在甘露醇的使用上要注意快速输入,防止局部渗出,严密观察水电解质和出入量情况等。本组31例患者入室后均于深静脉置管,无局部外渗现象,在使用甘露醇脱水期间有5例出现了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及时予以纠正。

    3.2.3呼吸功能的支持 CPR复苏成功的患者不管自主呼吸情况如何,早期病人最好还是保留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确保SPO2大于95%,防止脑继续缺氧而加重脑水肿[2]。呼吸机使用期间要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动态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并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适当调整呼吸机参数,防止酸碱平衡失调,加重脑损伤。本组31例患者复苏成功后早期均保留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最早拔管的1例是抢救后第三天,患者已经完全清醒,呼吸状况评价、呼吸力学评估和血气分析指标都符合脱机指标,予以脱机人工鼻吸氧后半小时,1小时监测血气均正常,予以拔除插管行鼻导管吸氧。
, http://www.100md.com
    3.3心理护理 由于ICU的特殊性,患者清醒后由于对发病时濒死感的恐惧和陌生的环境设备,加之无家属陪伴会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多关心患者的需求,动态关注其心理变化,使得患者信赖医护人员,产生安全感。同时可指导家属利用探视时间多给予情感支持,是患者情绪稳定,心态积极的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的落实,这样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4.结果

    本组31例患者中好转后转科的16例,其中由于脑复苏及时9例患者转科时神志完全转清,思维正常,另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但是出科时生命体征平稳。其余15例患者中家属由于经济问题放弃治疗自动出院6例,死亡8例,转院1例。

    5.体会

    心肺复苏后脑功能障碍是复苏后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呼吸循环停止后,患者能否抢救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枢系统皮质功能是否恢复和恢复的程度[3]。早期及时有效脑复苏能提高CPR的成功率、减少复苏后伤残率。本组31例患者通过临床工作中及时有效的病情监测、及早有效的脑复苏措施的落实,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降低了由于脑保护不充分导致的伤残率,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Abella BS,Alvarado JP,Myklebust H,et a1.Quali~of 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 during 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J].JAMA2O05,293:305-310.

    [2]尹吉东,李灯等。高级生命支持治疗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8(18):1135

    [3]李宗权,心肺脑复苏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1(17):163, 百拇医药(钱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