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07年第10期
编号:11535493
扫帚背后的故事(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日 《人人健康》 2007年第10期
     太行山脚下、王屋山北麓,有个靠一把扫帚名扬全国的小村庄。它不算最穷,也不算最富;不算最洋,也不算最土;不像城市,也不像农村,这就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东四义村。

    半个世纪以来,东四义人挥动扫帚,把一个“穷村”、“病村”、“瘟疫村”,扫成了“小康村”、“健康村”、“城镇化新农村”。人均期望寿命由解放前的37岁提高到76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爱国卫生运动55周年之际,记者走进东四义,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50多年能坚持下来,毫不动摇,靠的是一种信仰

    东四义村靠扫帚起家,靠扫帚扬名。村里至今流传着很多顺口溜:“一天不扫不显眼,三天不扫很明显”、“小扫天天有,大扫三六九”、“早起十分钟,扫完再上工”、“自扫门前地,自栽门前树,自铺门前路”,全村用过的扫帚足够拉50节火车皮。

    村党支部书记田真炉告诉记者:“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个别人做到容易,人人做到难;一时做到容易,几十年下来难。50多年能坚持下来,毫不动摇,靠的是一种信仰,靠的是毛主席亲笔题词的那面红旗。”

    那面红旗,是“镇村之宝”,也是全村人的精神支柱。

    1952年12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前夕,东四义被评为全国十个卫生模范村之一。消息传来,老村支书刘克明兴奋得彻夜不眠。第二天,他骑着骡子,冒雪走太行,辗转到北京。他从周恩来总理手中接过奖旗,上有毛主席亲笔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

    毛主席的题词,东四义人理解最深。

    解放前的东四义村破败不堪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