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08年第12期
编号:11673411
地震孤儿如何复原(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5日 《人人健康》 2008年第12期
     社工的介入

    调查显示,灾后一年,地震孤儿的居住地已涵盖台湾14个县市,其中有近1/4的孩子自中部县市迁出,移人北部城市生活。孩童们的收养家庭,大部分都是爷爷、外公或是叔伯、阿姨等近亲。

    在灾后初期曾有许多心理专家建议,照顾丧亲儿童的基本生活固然重要,也要顾及孩子处理灾后伤痛、惊吓等心理情绪,不可贸然将孩子从现场带走,送到另一座城市,否则对孩子以后的身心发展会造成负面影响,即使后来再进行心理复康辅导,也恐怕错过了时机。

    不过一般人无法理解如此微妙的心理机制,对于死亡和伤痛的处理,大多数成人的做法较倾向于保守,尽量避免提及。

    此时,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在孩子和抚养人的关系发展遇到阻碍时,可以给予双方情感的支持,从旁提醒适当的沟通渠道,必要时引入其它社会资源予以协助,并提供所需的信息。

    不过,台湾儿童福利联盟的社工努力进入所有收养家庭的过程却遇上了各种软硬不同的钉子。据统计,“本人不愿接受服务”的有28人,“收养家庭拒绝接受服务”的有22个家庭,“个案行踪不定,难以追踪”的有11人:而“访视时与个案或收养家庭不易配合”的有44个,大约占全数的1/3。

    “有个家庭,我刚开始去的时侯很不被欢迎,甚至一拿出名片,就被那家人的伯父顺手拿去掸灰尘了。”有社工回忆说。

    【案例5】小易刚开始见到社工其实是不理不睬的,他并不想认识这个阿姨,也没有什么话想跟她说。读小学3年级的他,认为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非常珍贵,赶紧写好功课,就可以和堂哥们一起玩了,哪有时间陪这个不认识的阿姨聊天呢?但是伯父的拜托他不能不答应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