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09年第2期
编号:11727327
改革开放三十年新生活物语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5日 《人人健康》 2009年第2期
改革开放三十年新生活物语
改革开放三十年新生活物语
改革开放三十年新生活物语

     这是一曲从物质到精神的改革交响,一曲时代凯歌,在中国大地上生长,在百姓记忆中回旋。衣食住行,医疗教育,信息高速,时尚生活……与希望相伴,与幸福携手。

    从赤脚医生到执业医师

    “过去是赤脚医生挑大梁,群众生病了,赤脚医生就背着药箱入户问诊;现在是专业人才显身手,医生大多学历高、有专业技术水平,人们看病也比过去放心多了。”一位偏远乡村的老教师感慨地说。

    今天,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体系,让所有国人从中受益。在城镇,有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在农村,有新农合保险。同时,对于特困群众,还有民政医疗救助。

    “过去看病全靠自己,根本生不起病,现在每年拿10块钱,农村合作医疗就能保我们一年的健康。”这是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真实评价。

    老三样与新三样

    改革开放30年来,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从最初看病就靠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医生手里用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法宝是越来越多了。太原某三级甲等医院放射科一位主任告诉记者,三十年来,中国医院里的医疗器械发展速度非常快,以CT机为例,从最初的第一代产品到如今的第五代64排CT,其扫描速度愈来愈快,图像也愈来愈清晰,并且可以通过一系列图像处理软件,真实地重现人体脏器三维图像,为医生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再例如胃镜,管腔直径愈来愈细,病人接受检查时的痛苦减少很多,同时医生操作也更加方便。

    小门诊变大医院

    北京海淀区的刘女士是北京一家企业的退休老职工,在北京生活了50多年,提到医院的变化她深有感触。她说,六、七十年代工资收入很低,企业效益也不好,过去每月的生活费维持穿衣吃饭的需要都不够,更谈不上医疗方面的保障了。职工们谁要是有发烧感冒的小病,就到工厂的医务室去开点儿简单的药,什么退烧药、感冒冲剂之类。大病只能是熬着耗着痛苦着。改革开放以来,医院发生了很大变化,科室齐全,新技术越来越多,器官移植、心脏搭桥都能做了。医院环境宽敞通透、窗明几净;服务台、挂号、分诊、输液室、休息大厅一应俱全;病房里不仅有空调、卫生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8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