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09年第16期
编号:11799803
流行性乙型脑炎,蚊虫带来的危险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15日 《人人健康》 2009年第16期
流行性乙型脑炎,蚊虫带来的危险

     冯亦农,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中华医师协会传染病分会常委,山西省医师协会传染病分会委员,从医17年,曾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进修学习,在传染病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一篇,获得美国NIH临床医学研究培训资格证书。

    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全国曾发生大流行,70年代以后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但由于这仍是一种在夏日需要注意的病症,并且病死率较高,因此本期公共卫生栏目请来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冯亦农医生为您介绍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相关知识。

    记者:您好,冯主任请您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什么疾病。

    冯亦农: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在国际上称日本脑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它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乙脑经蚊虫传播,主要分布在亚洲,多在夏秋季流行。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严重者伴随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20~50%,并会留有后遗症。
, http://www.100md.com
    记者:这么说这种病症的传染源主要是人脑了?

    冯亦农:事实上乙脑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动物感染病毒后,都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后由于病毒血症期短暂,血中病毒含量少,不是主要的传染源。动物,特别是猪、马、狗等乙脑病毒感染率高,传染性强,因此猪是主要传染源。

    蚊子则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蚊种。蚊感染乙脑病毒后,可带病毒越冬或经卵传代,成为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蚊子先叮咬了病猪再叮咬人,可造成人类乙脑的流行。蚊子是传播乙脑病毒的罪魁祸首,而健康人与乙脑病人接触不会被感染。

    记者:哪些人更容易感染呢?

    冯亦农:在我国乙脑呈季节性流行,80%~90%的病例集中在7、8、9月,但由于地理环境与气候不同,华南地区的流行高峰在6~7月,华北地区在7~8月,而东北地区则在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4到5年为一个流行周期。乙脑集中暴发少,呈高度散发性,家庭成员中少有同时多人发病者。
, 百拇医药
    人群对乙脑病毒没有先天的免疫力,但感染后出现典型症状的只占很小比例,低于0.1%。多数人通过轻型或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因此,乙脑病毒容易侵犯儿童,10岁以下的儿童、婴幼儿易感,特别是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约占80%以上。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乙脑疫苗,故成人和老人发病相对增多,病死率也高,男性较女性多。约在病后一周可出现中和抗体,它有抗病能力,并可持续存在4年或更久,二次发病者罕见,总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当人体被毒蚊叮咬后,人体血液感染病毒。但人会不会发病尚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病毒的毒力与数量,二是人体抵抗力的强与弱。当人体抵抗力强而病毒弱时,病毒即被消灭。反之,人则会发病。

    记者:乙脑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冯亦农:乙脑的潜伏期为4~21日,一般为10~14天。典型乙脑分四期:

    初期:病初的1~3天,起病急,发热、头痛、精神倦怠。
, http://www.100md.com
    极期:病程第4~10天,症状逐渐加重,主要表现有:高热,体温常在40℃以上,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意识障碍,出现神志不清,昏迷,昏迷的深浅,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病情的严重性和预后呈正相关;惊厥或抽搐,面部、眼肌、嘴唇小抽搐,肢体阵挛性抽搐,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等,伴随意识障碍,甚至呼吸暂停;呼吸衰竭,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最后呼吸停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出现脑膜刺激征。

    其中,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三者互相影响,呼吸衰竭是主要致死原因。

    恢复期:极期过后,体温下降,神经精神症状好转,一般2周左右完全恢复,重症患者可有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等等,大多在半年内恢复。

    后遗症期:病后6个月仍有神经精神症状者称后遗症,常见于重型和暴发型患者,约有5%~20%。神经系统后遗症常见者有失语,其次有肢体强直性瘫痪、扭转痉挛、挛缩畸形、吞咽困难、舞蹈样运动和癫痫发作等。也可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多汗和中枢性发热等。精神方面的后遗症有痴呆、精神异常、性格改变和记忆力减退等,往往持续终生。
, 百拇医药
    另外,还会有一些并发症,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因患者神志不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导致支气管肺炎和肺不张。其次有枕骨后褥疮、皮肤脓疖、口腔感染和败血症等。

    我们根据病情轻重,将乙脑逐级分为四型。

    轻型:患者的神志始终清醒,但有不同程度的嗜睡,一般无抽搐(个别儿童患者因高热而惊厥)。体温在38~39℃之间,多数在1周内恢复,往往依靠脑脊液和血清学检查确诊。

    普通型: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可有短期的抽搐。体温一般在40℃左右,病程约10天,无后遗症。

    重型:体温持续在40℃以上,神志昏迷,并有反复或持续性抽搐。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先消失后亢进,并有病理性反射。常有定位症状和体征。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程常在2周以上,恢复期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和瘫痪等表现,部分病人留有后遗症。
, http://www.100md.com
    暴发型:体温迅速上升,呈高热或过高热,伴有反复或持续强烈抽搐,于1~2日内出现深昏迷,有瞳孔变化、脑疝和中枢性呼吸衰竭等表现,如不及时抢救,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都有严重后遗症。

    据统计,乙脑临床表现以轻型和普通型为多,约占总病例数的2/3。流行初期重型较多,后期则以轻型居多。

    记者:医学上有其他什么病症需要与乙脑进行鉴别诊断?

    冯亦农: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种:

    中毒性菌痢——与乙脑流行季节相同,多见于夏秋季,但起病比乙脑更急,多在发病一天内出现高热、抽搐、休克或昏迷等。乙脑除暴发型外,很少出现休克,可用1%~2%盐水灌肠,如有脓性或脓血便,即可确诊。

    化脓性脑膜炎——病情发展迅速,重症患者在发病1~2天内即进入昏迷,脑膜刺激征显著,皮肤常有瘀点。脑脊液混浊,中性粒细胞占90%以上,涂片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可达2万~3万/mm3,中性粒细胞多在90%以上。如为流脑则有季节性特点。早期不典型病例,不易与乙脑鉴别,需密切观察病情和复查脑脊液。
, http://www.100md.com
    结核性脑膜炎——无季节性,起病缓慢,病程长,有结核病史。脑脊液中糖与氯化物均降低,薄膜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结核杆菌。X光胸部摄片、眼底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有助于诊断。

    其他,如脊髓灰质炎、腮腺炎脑炎和其他病毒性脑炎,中暑和恶性疟疾等,也应与乙脑鉴别。

    记者:现在医学上在乙脑的治疗方面有哪些方法?

    冯亦农:在病情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可采取一般治疗,即住院隔离,病室有防蚊及降温措施,控制室温30℃以下,昏迷病人注意口腔清洁,定时翻身、拍背、吸痰,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注意保护角膜。保证热量、能量、电解质的平衡。精心的护理,对乙脑成功治疗与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出现高危症状时则需要采取对症治疗,但目前无特效抗病毒治疗药物。高热、抽搐及呼吸衰竭是危及生命的三种主要症状,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必须及时处理。
, 百拇医药
    如出现高热症状,治疗上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同时降低室温;如出现抽搐症状则去除病因,镇静止痛;如呼吸衰竭,需改善循环,给予呼吸兴奋剂,高频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上呼吸机等。

    恢复期处理方面需加强功能训练,可用理疗、针灸、按摩、高压氧等。

    记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乙脑呢?

    冯亦农:首先,要控制传染源。搞好环境卫生,人畜居地分开,隔离病人,流行季节前给幼猪进行疫苗接种。

    其次,切断传播途径。由于蚊虫为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应采取防蚊措施,包括消灭越冬蚊和早春蚊,消灭蚊虫孳生地,人群使用蚊帐、驱蚊剂等。

    再次,保护易感人群。这一点主要是通过疫苗的预防接种来提高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在乙脑开始流行前1个月进行乙脑减毒活疫苗的预防接种。在我国给15岁以下的儿童接种疫苗保护率在80%以上。, 百拇医药(赵 燕)